参见“都统司”。
官署名。清朝礼部主客清吏司所属机构,分办本司事务。
武官名。南朝宋置,掌领虎贲士宿卫。《资治通鉴·宋纪十》记大明二年(公元458年)有“虎贲主孟蚪”。胡三省注:“虎贲士,主虎贲氏。”
战国时期秦国统帅五百人军队的将官。《商君书·境内》: “五百主,短兵五十人。”武官名。战国时秦国军队编制,每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以统率之。
官名。国民党政府粮食部设置,员额十至十四人,掌稽核会计等事务。
官署名。北宋神宗时,置于沿边各路,掌本路弓箭手名籍,行组织、训练、赏罚之事,设提举弓箭手为长官。哲宗元符三年(1100)罢,徽宗政和五年(1115)复置。
官名。明初户部、刑部所属山西部分置。参见“山西部”。
官名。清末民政部疆里司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二人,正五品,掌司事。
官名。五代始置,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统兵官之一,位副都指挥使下。北宋初,因分置为马军司、步军司,其员常缺,后废。
官制用语。指北魏时因战事胜利、新帝即位或立太子等而晋升全部或一部分官员的品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