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职吏
官名,掌牧畜蕃息,孔子曾任此职。《史记·孔子世家》:“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官名,掌牧畜蕃息,孔子曾任此职。《史记·孔子世家》:“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官名。隋置,为司隶台主官,正四品;掌诸巡察。见《隋书·百官下·司隶台大夫》,参看“司隶台”条。
①官名。西汉末新莽时设,为领兵之官。《汉书·王莽传》: “骑都尉王晏为建威将军,屯城北。”东汉,三国魏,吴,晋,南朝宋、齐、梁,十六国时成议、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及北魏均置。南朝时为五威将军之一。魏
唐代考课之制,对于流外官的考核,以行能功过分为四等:清谨勤公为上,执事无私为中,不勤其职为下,贪浊有状为下下。
官名。即公车令。官署名。北齐设置,属卫尉寺。掌尚书所不理,有枉屈,经判奏闻。
北洋政府时期国会参众两院的内部机构。设秘书长各一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秘书厅分设文牍、议事、速记、公报、会计、庶务六科;众议院秘书厅分设议事、速记、文书,会计、庶务五科。
官吏名,东汉置,掌刑狱文书。《后汉书·朱儁传》:“熹平二年,(太守尹)端坐讨贼许昭失利,为州所奏,罪应弃市。儁乃羸服间行,轻赍数百金到京师,赂主章吏,遂得刊定州奏,故(尹)端得输作左校。”
官名。三国吴置。孙权黄龙元年(229)立孙登为太子,置左辅、右弼、辅正、翼正都尉,以辅佐之,称四友。诸葛恪自中庶子转此职。参见《三国志· 孙登传》、《诸葛恪传》。官名,汉置,俸比二千石,位次于将军。景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统领保州路兵马。
官场用语。宋朝举人赴解试或选人注官,皆须三、五人或十数人结成一保,撰写保状。三次应试而终场者称为保头。
吏职名。南宋置,属临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