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四川道

四川道

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设监察御史七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二人。在本道之外协管工部,文思院,都知等监,兵仗、鞍辔、抽分竹木各局,僧、道录司,在京府军等五卫,蕃牧千户所,及直隶松江府、天全六番招讨司等处。清顺治元年 (1644) 沿置。初为坐道,由掌江南道兼理。乾隆十四年(1749)设掌印监察御史满、汉各一人; 属官有笔帖式、经承等。负责稽核四川刑名并稽察銮仪卫事务。

猜你喜欢

  • 钟律郎

    官名。 十六国前燕置。《晋书·慕容载记》: “ (慕容) 钟律郎郭钦奏议以承石季龙水为木德, 从之。 ”北魏亦置, 为秘书省属官, 负责

  • 殿中中郎

    官名。西晋置。统殿中兵护卫皇帝,位在殿中将军之下。因其为皇帝亲信,控制殿中禁卫军,又能进行宫庭内外的联系,故在西晋时的历次宫庭政变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南朝宋沿置,但权力和重要性都大为减小。

  • 四方馆叙仪

    官名。隋置,掌接见外国使者时按其等级的不同而排定次序。

  • 六察御史

    见“六察”。官名。亦称六察官。唐始置,由监察御史充任,属御史台察院。分掌对于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监察。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以监察御史第一人察吏部、礼部,兼监祭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

  • 乘黄局

    宦者官署名。北齐置,设教尉。掌后宫用车。隶长秋寺中宫仆署。

  • 朝内官

    官类名。太平天国分官的类别为三种:在天京中央政府中任职的,称为朝内官,在军队中担任各种军职的称为军中官,在地方政府任职的称为守土官。朝内官又分正职官与杂职官两类。参见“朝内正职官”、“朝内杂职官”。

  • 提法使司

    官署名。清末各省司法机构。光绪三十三年(1907)始设于东三省。宣统二年(1910),各省均由提刑按察使司改设。掌全省司法行政并监督各级审判厅、检察厅及监狱。置提法使一人。下设总务、刑民、典狱三科,各

  • 承宣司

    北洋政府总统府内部机构。设承宣官若干人,掌接待传达之事。

  • 选海

    即“选调”。

  • 秘书少监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员一人,为秘书省次官,从四品。佐秘书监掌图书典籍。旋改称秘书少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复旧,武德七年罢。太宗贞观四年(630)复置,从四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