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国子助教

国子助教

学官名。西晋武帝咸宁(275—280)中国子学初置十五员,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 减为十员。协助博士教授国子学生徒儒学,南朝宋沿置,分掌《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官》、《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谷梁》及《论语》《孝经》十经; 或不置学,则唯置一员。南齐高帝建元四年(482)置学,复设十员,位比侍御史。梁国学沿置十员,位二班。陈八品、秩六百石。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 定为从七品。北齐国子寺国子学置十员,从七品,与太学博士品同而位稍低。隋朝国子寺国子学置五员,从七品; 文帝仁寿元年(601) 罢,炀帝大业三年(607) 国子监国子学置一员,从七品。唐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五员,从六品上,佐博士分经教授。北宋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辽朝国子监国子学亦置。金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二员,女真、汉人各一员,正八品,与教授分掌教诲诸生。元朝集贤院国子监国子学置四员,分教各斋生员,成宗大德八年(1304)为分职上都,增置二员,督习课业; 蒙古翰林院国子学亦置二员,与教授并为正八品。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置国子学,亦设,吴元年(1367)定置一员,从八品,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国子监助教,直隶国子监,分属六堂。见“国子监助教”。


学官名。晋武帝始立国子学,置助教十五人,掌协助博士分经教授。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减为十人,分掌十经,官品同南台御史。南北朝沿置,隋唐以后国子学属国子监,国子助教为国子学中协助博士授业的学官。明清废。参见“国子学”。

猜你喜欢

  • 内侍押班

    官名。北宋内侍省置,以内侍官在内殿崇班以上者充任,位在副都知下,分掌往来国信所、军头引见司、翰林院等部门之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正六品,为内侍职事官。南宋因之。

  • 太子右赞善

    官名。金朝置,属宫师府。掌赞谕道德、侍从文章。秩正六品。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置,员一人,隶詹事院。至元三十一年,太子薨,詹事院改徽政院,罢。其后置废不详。明、清称右赞善。

  • 必彻彻

    即“必阇赤”。

  • 司谏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师氏中大夫司谏上士佐官,正二命。

  • 太子三校

    官名合称。南朝宋初以称太子屯骑校尉、太子步兵校尉、太子翊军校尉,齐、梁、陈沿置。梁位七班; 陈六品,秩千石。亦称“东宫三校”。北魏亦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四品上,二十三年定为从五品下。

  • 外史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外史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外史司长官,掌纪录君王言行,以为国志(即起居注),兼掌书籍。下设外史上士以佐其职,领著作上士、校书下士等官属。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

  • 吏禄

    官吏的俸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工资”。《史记·平准书》:“孝惠高后时……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 良才异等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 属贤良忠直类科目。开元二年(公年714年)诏举, 邵闰之等二人及第。

  • 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

    国民党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直属机关。依照《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组织大纲》的规定,本会设置的目的是“考察核定设计方案之实施进度,并执行党政机关工作经费人事之考核。”其具体的职掌有:一、中央及各省党务机关工

  • 马司

    宋朝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