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兵马司
即“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
即“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在二十四班将军之外,为乡品二品以下的寒士、寒人。置牙门、期门至裨将军等十四号将军,自一班至八班,分为八班,以班多者为贵。是将军中地位较低者。
官名。见“左校令丞”。
州门下吏名。北周置,见“州录事”。
①春秋战国时诸侯嫁女随嫁或陪嫁之人。《仪礼·士昏礼》:“媵御馂。”郑玄注:“古者嫁女必侄娣从,谓之媵。侄,兄之子; 娣,女弟也。”《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 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
官名。明洪武二年(1369)置为翰林院属官。正七品。十四年革。
西夏官位。谏师位之一,为皇太子之师,在中书、枢密位下,与次等司等。
即亲卫,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隶鹰扬府,唐朝复名亲卫。
官名。南宋置,参掌尚书左选之事。
枢密直学士简称。
①郡、县等衙署中的低级办事人员。②对办事干练官吏的称呼。吏名,汉置。1、掌文书。汉朝郡县阁下及诸曹各置书佐、干,这些掌文书的小吏,统称为干吏。《后汉书·栾巴传》:“兴立学校,以奖进之。虽干吏卑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