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天王府

天王府

太平天国的元首府。太平天国前期以天王为国家元首,以军师执掌政务,实行军师负责制。天王府仅仅是元首府,不是国家政务中心。故天王府的官员多为天王的侍卫、仪制和服侍饮食起居之宫。其编制如下:侍臣,主服侍天王生活起居,由童子充任,共四十八人。左右史,掌记天王言行,共四人。掌朝议,掌议定礼乐,共二人。通赞,掌朝会时传达天王言语,共八人。引赞,掌朝会赞礼,共八人。掌朝门,左右各二,共四人。月将侍卫,分伸后、大吉、功曹、太冲、天罡、太乙、胜光、小吉、传送、从魁、河魁、登明诸侍卫,各有正副,共二十四人。节气侍卫,以二十四节气命名,如立春侍卫、雨水侍卫等,又各分正副,共四十二人。典天舆长,主管天王乘舆,正副各一,共二人。朝内典官,掌典领各务:典天舆一千人,典天马一百人,典天乐三百人,典天锣四十八人,典天袍三十人,典天炮三十人,典天更六人,司天水六人,典天厨二人,典天鱼一人,典天柴二人。天王府属官总计一千六百七十三人。东王杨秀清死后,天王曾自任军师,后来又在天王府设立六部处理政务,天王府始为国家政务中心。天王府的六部称为朝内六部,为了与前期东、北、翼三王府的六部尚书有所区别,朝内六部的主官不称尚书而只称官。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定名,各分正、又正、副、又副,共二十四人,均加殿前二字,如殿前吏部正天官、殿前户部副地官等。

猜你喜欢

  • 旷野将军

    官号。北魏置为杂号将军,位较低,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九品上。北周沿置,为正一命。隋朝为散号将军,从九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罢。(1)武官名。南朝宋有广野将军,北魏与北周则称旷野将军,

  • 剌马儿刚等处招讨使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隶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掌剌马儿刚(今四川甘孜南)军民政务,又称剌马刚招讨司。置达鲁花赤、招讨使、经历各一员。

  • 太子左庶子

    参见“左庶子”。官名。太子庶子,到隋朝分为左右,分统门下坊和典书坊事。门下坊统司经局、宫门局、内直局、典膳局、药藏局、斋帅局。司经局置洗马四人、校书六人、正字二人。宫门局置大夫二人。内直局置监、副监各

  • 王子侯

    汉朝诸侯王子弟封侯者。西汉初年已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又于元朔二年(前127)诏令诸侯王推私恩分子弟封邑,由皇帝制定名号,以此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势力,强化中央集权。指王子被封为侯者。汉朝皇子封王,诸王

  • 起复

    ①官吏因父母丧去职而重新被起用,称为起复。《晋书·卞壶传》:“遭继母忧,既葬,起复旧职”。宋朝文官父母丧制未终,朝廷起用,先授以武官,系衔添加“起复”二字,然后恢复原来官阶; 直接授以原官者,衔前亦加

  • 北面房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属枢密院,掌河北、河东路吏卒及北界边防、国信事。宋枢密院属吏办事诸房之一。掌办河北、河东路吏卒,北界边防、国信诸事。

  • 捉曹主簿

    官名。十六国西凉置。阿斯塔那一号墓出土文书九《捉曹残文书》: “捉曹主簿仙。”(《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

  • 十九州

    西晋行政区划。晋初承魏旧制有司隶、兖、豫、冀、青、徐、幽、并、雍、凉、荆、扬、益、梁十四州,太始五年(公元269年)析雍、凉、梁三州之七郡置秦州,太始七年(公元271年)析益州置宁州,咸宁二年(公元2

  • 人啬夫

    官名。一说即“民啬夫”。战国置。主管一乡百姓政教的长官。

  • 武猛校尉

    官名。东汉末曹操、孙权皆置。领兵。典韦任职时为曹操随身侍卫。见《三国志·三少帝纪》、《潘璋传》。武官名,三国魏、吴皆置,位低于将军,掌领兵作战,或作侍卫官。三国时魏国典韦、吴国潘璋都曾任此官。《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