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渤海国置,有大令、少令。
宋朝详议官简称。谏议官的别称。《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谏官议官都掌论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大夫掌论议,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元狩五年初
宋朝天章阁待制省称。
官名。南诏官,主工作,由清平官、酋望、大军将等兼充。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教导和督促后宫女官纺织。《周礼·天官》: “典妇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四人,徒二十人”,“掌妇式之法,以授嫔妇及内人女功之事赍。凡授
大学士衔名之一。宋朝置,徽宗宣和元年(1119)改宣和殿大学士设,秩正三品,地位与资政殿大学士同。清朝亦置。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大学士系殿阁衔,始有保和殿(明为建极殿)大学士之名,
官名。即“太子内坊丞直”。
官名。清朝道员之一。负责各省学校教育事宜。各省均置,系按察使佥事衔,以各部郎中进士出身者补用。惟直隶设“学督御史”。雍正四年(1726),各省督学改为提督学政。
散阶称号。明朝置,为文职从八品之升授,属四十二散阶之第三十七阶。清朝沿置,为文职从八品之封赠,属十八阶之第十六阶。官名。明代文阶官从八品升授修职佐郎。清代从八品授修职佐郎。见《明史·职官一·吏部》、《
麴氏高昌国吏部、祠部、库部、仓部、主客、礼部、民部、兵部长史的合称,为诸部长官。分见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