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右宗卫
官署名。隋朝东宫置,有率一员、副率二员,掌以宗人侍卫; 又有长史、司马及录事、功仓兵骑诸曹参军事、法铠等曹行参军各一员,行参军六员。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太子右宗卫为太子右武侍。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复名太子右宗卫府,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太子右司御率府。中宗神龙元年(705)又复为太子右宗卫率府,睿宗景云二年(711)定名为太子右司御率府。
官署名。隋朝东宫置,有率一员、副率二员,掌以宗人侍卫; 又有长史、司马及录事、功仓兵骑诸曹参军事、法铠等曹行参军各一员,行参军六员。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太子右宗卫为太子右武侍。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复名太子右宗卫府,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太子右司御率府。中宗神龙元年(705)又复为太子右宗卫率府,睿宗景云二年(711)定名为太子右司御率府。
京师警察厅内部机构。由总务处管辖,主办文件收发、器物保管、造具巡官长警饷册与招募巡警的花名册,置巡官五人,巡长二人,巡警九十人。
官名。南诏官,主刑,由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
即“太子左卫率”。
市行政辅助组织。国民党政府设置,其作用在于沟通市政府各处局或科之间的意见,而谋行政意志的统一。由市长、参事、各局局长或各科科长组成,并得由参议员互选代表三至五人出席市政会议,院属市的秘书长、省属市的秘
官名。南朝梁、陈置,员二人。梁流外三品蕴位。
官名。三国魏置。《三国志·刘封传》:“申耽降魏,魏假耽怀集将军,徙居南阳。”杂号将军名,三国魏置,掌征伐或驻守。《三国志·蜀书·刘封传》:“申耽降魏,魏假耽怀集将军,徙居南阳。”
官名。西汉置。《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横海校尉福为缭荌侯。”时汉功东粤,渡海作战,故名。武官名,汉置,掌征伐。《史记·东越列传》:“封横海将军(韩)说为案道侯;封横海校尉福为缭荌侯。”
官名。宋朝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置,后用为武臣阶官,属西班诸司使。真宗咸平元年(998) 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改武德郎。金
官署名。北齐置,隶都水台。
官署名。金朝地方统军机构。设于大同府。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改西京路兵马都总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