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子太师

太子太师

官名。东宫三师之首。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始置,与太子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并号六傅,掌辅导太子,三品。然不常设。东晋、南朝省师、保、唯置二傅。北魏、北齐仍置,掌训导辅翊太子,无具体职司,东宫属官皆隶太子詹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一品上,二十三年改二品,北齐因之。隋、唐、五代沿置,多为安置退免大臣的闲职或用作加官赠官,皆无官属。隋正二品,唐从一品。唐玄宗先天元年(712)曾诏开府,置令、丞各一员,隶詹事府,寻罢。宋朝用以授宰相官未至尚书仆射及枢密使致仕而其寄禄官阶较高者,初定一品,神宗元丰(1078—1085)后改从一品。辽朝有东宫三师府,金朝有宫师府,皆置三师、三少,掌保护东宫,训导太子,金三师正二品,领詹事院、三寺、十率府等。元不常置。明初为东宫大臣,以朝臣兼任,掌辅导、教谕太子,不列于詹事府,无定员、无专授,后为勋戚、大臣的加官、赠官,与辅导太子无关。从一品。清朝亦无职掌、无员额、无专授,用作兼官、加官、赠官。大臣多以庆典得之。从一品。


官名。是辅导太子,给太子传授知识,负责太子智育的官。商周已有,西晋沿置,东晋不置。见《晋书·职官志·太子太傅》。北魏、北齐皆置。《隋书·百官中·太子太师》:“太子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掌师范训导,辅翊皇太子。少师、少傅、少保是为三少,各一人,掌奉皇太子,以观三师之德。出则三师在前,三少在后。”隋沿北齐制。唐代设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仍坐。太子出,则乘路备鹵簿以从。见《新唐书·百官四上·东宫官》。清代自中叶以后已不立太子,但太子三师三少仍作为加衔保留,而且视为荣典。三师,从一品,三少正二品。见《历代职官表·师傅保加衔》。参看《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六傅》。

猜你喜欢

  • 九虎将军

    王莽所封的九位杂号将军,因都以虎名,故称九虎将军。《汉书·王莽传》:“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

  • 宜人

    命妇名号。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始置,封朝奉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元朝用以封七品官员之妻。明、清封五品官员之妻。外命妇名。宋置,本称室人,后改。其地位在恭人之下,安人之上。元制,七品官母妻封宜人。明代

  • 市买司使

    官名。金置,属太府监。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改市买司为市买局,掌收买宫中所用果实生料诸物。以使为主官,从八品,下设副使。

  • 侍御给事

    官名。北魏置。《魏书·阉官传》:“(王质)迁为侍御给事,又领选部、监御二曹事。”参见“给事”。

  • 苗疆缺

    清朝外官缺分之一。属此缺者有云南之元江、鹤庆、广南、普洱、昭通、镇边等府、厅通判、同知,镇雄、恩乐、恩安、永善、宁洱、宝耳等州、县,贵州之古州兵备道,黎平、镇远、都匀、铜仁等府同知,清江、都江、丹江通

  • 广西道

    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设监察御史七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三人。在本道之外协管通政司,六科,在京燕山右等十二卫,及直隶徽州等四府,安庆等四卫,紫荆关等三千户

  • 右宫正

    参见“太子宫正”。

  • 工房

    官署名。宋朝置,为六房之一。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内设。属中书省者主行计度营造;属门下省者主行尚书省工房所上之事; 属尚书省者掌工作之事,如营造、鼓铸、屯田、桥梁

  • 总领南面边事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南京兵马都管府官员。多由南京留守兼,统领对宋边界事务。

  •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

    官名。五代始置,为侍卫亲军步军统兵长官。宋朝沿置,一员,掌禁军步军诸指挥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为三衙长官之一,地位颇重,俗称步帅。徽宗政和四年 (1114) 定其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