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宁朔将军

宁朔将军

官名。三国魏置。西晋时此职多驻幽州,为幽州地区军政长官,兼管乌丸事务。三国魏、晋、南朝宋皆定为四品。十六国前秦、西凉亦置。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置宁远将军等五号将军代此。但梁元帝时,仍拜徐度为此职。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定为第四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从四品。北周定为六命。隋初列为散号将军,正七品,炀帝大业三年(607)罢。


杂号将军名,三国魏始置,掌征伐或驻守。晋沿置,多驻幽州,为该地区军政长官,兼掌乌丸事务。其后,十六国前秦、西凉,南朝梁,北魏、北周、隋皆置。见《通典·职官十一·杂号将军》。

猜你喜欢

  • 良酝署令丞

    官名。隋改北齐清漳署为良酝署,属光禄寺,有令及丞,所属有掌酝五十人。唐沿置,令丞掌管供酒,所属有府三人,史六人,监事二人,掌酝二十人,酒匠十三人,奉觯一百二十人,掌固四人。宋光禄寺有内酒坊与法酒库使,

  • 官署

    官署名。唐朝设此官署,负责选择米麦。其官有令二人,正八品下;丞四人,正九品上;监事十人。此署属司农寺。参看《新唐书·百官三·官署》。

  • 互市监丞

    官名。唐朝少府监互市监次官,置一员,正八品下。

  • 南枢密院

    官署名。辽朝置。南面官,名义上为管理汉人的军事机构,实际为南面官最高衙署,所有南面军民政事、刑狱诉讼无所不统。《辽史·萧孝忠传》:“国制,以契丹、汉分北、南枢密治之。”辽设司分治汉人,始于太祖时之汉儿

  • 陷陈都尉

    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领兵征伐。《三国志·魏书·于禁传》:“太祖召见与语,拜军司马,使将兵诣徐州,攻广戚,拔之,拜陷陈都尉。”陈,通阵。

  • 司士中大夫

    官名。北周《周礼》夏官之属有司士下大夫二人,掌理群臣的名籍,主管黜陟、计比、征召的政令及正朝仪等事。北周依《周礼》之制置司士中大夫,正五命,属夏官府。任此职者见《周书·裴宽传》:“武成二年(公元560

  • 南统将军

    官名。北魏初置。明元帝永兴(409—413)初,长孙道生为之,兼冀州刺史。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改定官制后未见。见《魏书·长孙道生传》。

  • 寄桩库

    官署名。南宋置,掌发卖香药、匹帛,收其值纳左藏南库。隶太府寺,由太府寺丞专管,其下设监官。官库名。宋置,属太府寺。掌发卖香药、匹帛,所得之款项,交于左藏南库。

  • 宣徽判官

    官名。亦称院判。金朝宣徽院置为属官,从六品。元朝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置二员,后定为正五品。俱位同佥下。朱元璋吴元年(1367)宣徽院置,正五品,位同知下、典簿上。官名。亦称宣徽院院判,金元置,

  • 典瑞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玉器收藏,供各种礼仪使用。《周礼·春官》:“典瑞,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郑玄注:“人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