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宫观官

宫观官

官名统称。即宋朝神祠官。真宗时始置。在京宫观,以宰相、执政充使,丞、郎、学士以上充副使,两省五品以上为判官,内侍及诸司使副为都监。又有提举、提点、管勾、勾当、主管等名目。皆食其禄,为佚老优贤之职。神宗时为安置对变法持异议者,始定宫观差遣不限员数,以三十月为一任。又置外任宫观,其俸给,大两省、卿、监及职司资序人视小郡知州,知州资序人视小郡通判。徽宗时天下遍置宫观,知州、通判皆带祠职。钦宗靖康元年(1126),内外官所带提举、主管神雷、玉清、万寿宫皆罢。南宋高宗时,官多阙少,遂许承务郎以上官权差宫观一次,后又有选人在部无阙可入破格除宫观,月给其俸,降资序二等支给,理为资任。


即祠禄官。宋真宗时始置,以此位置罢退大臣,以道教宫观使为名给予一定待遇,以示优礼。初时员额甚少,熙宁以后续有增置。在京宫观,以宰相、执政充使,丞、郎、学士以上充副使,两省或五品以上官为判官,内侍或诸司使、副为都监;在外宫观有提举、提点、主管某处某某宫观之名,皆随官之高下而定,最低一级为监岳庙,均无职事。宫观官如果不是自己陈请而得,则具有贬降意味,与唐代的分司官带有投闲置散意味者略同。神宗时为安置反对派官员,始规定宫观差遣不限员额,以三十个月为一任,规定不得超过二任,兼用执政恩例者,不得超过三任。绍兴以后官员多而阙额少,于是许承务郎以上权差宫观一次,后又有选人在部无阙可入予破格岳庙的,亦有以宰执恩例陈乞而给予的,每月给俸,算作资任。

猜你喜欢

  • 议曹从事史

    见“议曹从事”。官名,即“议曹从事,”详此条。

  • 司饰

    官名。隋文帝开皇二年 (582) 始置,为宫廷女官六司之一。炀帝置为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属尚服局,掌汤沐巾栉。唐朝改正六品。宋、金、明悉如唐制。女官名。唐、明皆置,属尚服局。掌巾栉汤沐等事。

  • 奉宸苑郎中

    官名。清朝内务府奉宸苑之属官。掌理长河一带行宫事务,并掌本苑题奏咨行、补授职员之事。康熙二十三年 (1684) 设。一人,正五品。

  • 昭武校尉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637) 置为正六品上武散官。北宋初沿置,为正六品上武散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罢。官名。唐置,正六品上,为武散官。见《新唐书·百官一·兵部》。

  • 斜谷监丞

    官名。唐朝将作监斜谷监佐官,置一员,正八品下。

  • 十八侯

    指被封为侯的汉初十八位功臣。《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注:“师古曰:谓萧何、曹参、张敖、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

  • 天道将军

    汉武帝封方术骗子膠东宫人栾大为天道将军。见《史记·封禅书》,参看“天士将军”条。

  • 乌什办事大臣

    官名。清初置乌什副都统,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改设乌什办事大臣,掌乌什回城事务,兼管赛喇木拜城。属官有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其衙署内部设有印房章京、管理粮饷官及笔帖式等。

  • 右千牛府大将军

    官名。唐高宗显庆五年(660) 改右府大将军置,龙朔二年(662) 改右奉宸卫大将军,后定名为“右千牛卫大将军”。

  • 露门学

    官署名。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立,置学生十二人,文学博士四人。还置有学士,职司教授。学生多为大臣子弟,亦有大臣带职入学,皇太子亦曾在此受教。其学在露门左侧,因露门又称虎门,故亦称虎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