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

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

官署名。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置,掌管山东河北地区各路军民科差征进,以及调遣军马等事务,权力甚大。秩从二品,以大都督三员为长官,同知、副各一员为次官。辖左、右手万户府、拔都万户府、哈答万户府、蒙古回回水军万户府、记都哥万户府。


官署名。元置,为地方军事指挥机构,秩从二品。掌各路军民科差征进及调遣总摄军马诸事。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罢统军司都元帅府,立蒙古军都万产府。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改山东河北蒙古军都万户府,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罢废。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改立为大都督府,定置大都督三人,秩从二品;同知一人,秩从三品;副使一人,秩从四品;经历一人,秩从六品;都事二人,秩从七品;承发兼照磨一人,秩正八品;令史八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二人,宣使五人,典吏三人;镇抚二人。所辖有左手万户府、右手万户府、拔都万户府、哈答万户府、蒙古回回水军万户府、玘都哥万户府。

猜你喜欢

  • 都大将

    武官名。北魏时军镇的主官,多以亲王或鲜卑族人为之,例加将军之号,持节统军,镇摄一方,兼管民事。

  • (1)商代战车编组单位。武王伐纣时有兵车三百两。(2)春秋时军队编制单位。合两偏为一两。见“偏”。(3)春秋时战车隶属步兵的绵制单位。每一乘,攻车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编为三两;守车有徒役二十五人

  • 坐办郎中

    官名。清朝户部所属职官。雍正十二年(1734),设井田科,掌核八旗土田、内府庄户及官房、官地之岁租,隶户部福建司。因选该司满郎中坐办,故名。下设郎中、员外郎、主事,无定员,由尚书酌派。

  • 度支部造纸厂

    清末度支部直辖机构。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经度支部奏准在通州设立。专造各种有价证券及官用普通纸张。设总办、帮办、坐办各一人。厂内分设营运、监造、文案、支应、庶务五科,各设科长一人分理各种事务。

  • 考察

    任官制度。明朝定为考核官吏之法,分京察和外察,通称大计。分见“京察”、“外察”。明清考课官员方法之一。明制,考察京官称为京察,考察外官称为大计。考察要发现和纠正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软、不谨八

  • 宾客司郎中

    官名。即“宾客清吏司郎中”。

  • 大林牙院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署。掌文翰之事,相当于南面官之翰林院。设北面都林牙、北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左右林牙等职。官署名。辽置,属北面朝官,掌文翰之事。设北面都林牙、北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左林牙、右林牙等

  • 亭长

    官名。春秋吴国城市设亭,以亭长主之。战国时在两国接壤地区设亭,置亭长以御敌人。秦汉沿置为地方基层行政单位,亭长下属有求盗、亭父。农村每十里设一亭,由服兵役期满而合格的人担任亭长。城内与城厢的都亭、门亭

  • 宣徽院

    官署名。唐代宗大历(766—779)末已置,后分南、北两院,各置使一人,以宦官充使。五代迄宋,改用士人,亦分南、北两院,通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名籍,郊祀、朝会、宴享供帐之仪,应内外进奉,悉检视名物

  • 县监军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官等为十一等,领导乡官办理全县政务,其权力较清州县官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