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左右仆射

左右仆射

官名,秦始置,汉因之,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之。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以善射者掌事。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仆射之号。成帝建始元年初置尚书五人,以一人为仆射,主封门,掌授廪假钱谷。后汉尚书仆射一人署尚书事,令不在,则奏下众事,印授与令同。献帝建安四年,以执金吾荣邵为左仆射,卫臻为右仆射。仆射分左右,盖自此始。魏晋沿置,晋江左后有时置,有时不置,有时只置一仆射,称尚书仆射,有时两置,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则左仆射主令事,若左右并缺,则置尚书仆射主左事,置祠部尚书以掌右事。南朝宋仆射职为执法,又与尚书分领诸曹,兼掌弹举。齐仆射分左右,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右仆射领祠部仪曹。梁陈亦然。北齐仆射掌执法,左右皆与令同,左纠弹而右不纠弹。隋开皇三年,诏左右仆射从二品,左掌判吏部、礼部、兵部三尚书,御史纠不当者兼纠弹之,右掌判都官、度支、工部三尚书,又知用度。唐代仆射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参加机务”者为宰相,不加者不为宰相。宋沿唐制,宋以后废。《宋史·职官一》:“左仆射、右仆射,掌佐天子议大政,贰令之职,与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之任。大祭祀则掌百官之誓戒,视滌濯告洁,赞玉印爵玷之事。自官制行, 不置侍中、中书令,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侍中、中书令职事……南渡后,置左右丞相,省仆射不置。”参看《通典·职官四·仆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

猜你喜欢

  • 路僧录

    僧官名。辽于上京、燕京置僧录,主管佛教事务,以僧人为之。金设于路,理决僧尼辞讼。元沿置,为路僧录司的主官,其下有僧判。

  • 假候

    官名,又称假军候,秦汉以前就有,汉朝为“曲”的副长官,也掌领兵。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为曲,曲置军候一人,俸比六百石,掌领兵;又有假候一人,为副贰。假:在正式任命前代理试用期间称假。”见《后汉书·百

  • 蕃王

    即“藩王”,指国内受封诸王和周边少数民族之王。《后汉书·祭祀志上》:“汉宾二王之后在位,孔子之后褒成侯,序在东后,蕃王十二,咸来助祭。”

  • 典簿厅

    官署名。明朝始置。分设于光禄寺、太常寺、国子监下。置典簿。光禄寺二人,从七品; 太常寺二人,正七品; 国子监一人,从八品。清朝沿置,并设于翰林院。设典官各满、汉一人,从八品。参见“典簿”。官署名。其长

  • 归汉里君

    九真张游的封号。《后汉书·光武帝纪》:“九真徼外蛮夷张游率种人内属,封为归汉里君。”

  • 缴凭

    清朝铨选制度术语。清制,官员抽签分发到某一地方候补,均限期报到。由吏部视路程远近,发一文书,写明到达期限,称凭限。持此,到所在地报到缴纳,称缴凭。

  • 提督四夷馆

    官职名。明朝太常寺置。弘治七年(1494)始设,以太常寺增卿一人、少御一人,专职提督诸馆事。嘉靖 (1522—1566) 中,裁卿,只设少卿一人。官署名。明置,掌译书之事。自永乐五年,外国朝贡,特设蒙

  • 押行宫辎重夷离毕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诸官巡幸扈从辎重之事。官署名。辽置,属北面宫官,掌诸宫巡幸扈从辎重之事。主官为夷离毕,下设敞史。

  • 纂修

    官名。明朝置。凡修实录、宝训及史志等书,皆置纂修官若干人,实任秉笔,众手成书。初,杂用部院、外官及山林隐逸之士,天顺(1457—1464)后多用翰林院及詹事府官,成化(1465—1487)后则多用翰林

  • 主章长丞

    官名。汉代将作大匠的属官有主章长及丞,《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掌凡大木也。”章指大木,供建筑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