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左相

左相

官名。相传商汤、周成王皆置左、右相。春秋齐景公置为次相,辅佐国政。《史记·齐世家》:“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周赧王六年(前309),秦置丞相,以樗里疾为右相,甘茂为左相。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建义元年 (385) 亦置,为首相。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至咸亨元年 (670) 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为左相。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至中宗神龙元年 (705) 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仆射为文昌左相。玄宗天宝元年 (742) 至肃宗至德二载(757),复改侍中为左相。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简称左、右相。明洪武三年 (1370) 于诸王府各设一人,正二品,多由勋臣充任,与右相共掌王府之政令,辅相规讽以匡王失,率府僚各供其事,而总其庶务。


官名。春秋战国时薛、齐、秦等置。《左传·定公元年》:“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此左相为百官长,为国中央级的执政官。《史记·齐太公世家》:“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是为景公……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此左相也是百官长,执国家大政。秦国甘茂曾任左相。《新唐书·玄宗纪》天宝元年:“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此左相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专判省事。南宋孝宗年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简称左右相。明洪武三年,于各王府置左右相,共掌王府政令。见《新唐书·百官二·门下省》、《宋史·职官一·宰相》。

猜你喜欢

  • 光命将军

    见“十光将军”。

  • 虎贲

    官名。西周始置,《周礼》夏官之属有虎贲氏,为宫中卫戍部队将领,掌王之出入仪卫之事。春秋战国沿置。汉朝属中央禁卫军。原名期门,武帝置,平帝元始元年(后1)更名虎贲郎,由虎贲中郎将率领,职掌宿卫,禁卫皇宫

  • 左右宫门将

    东宫武官名。隋炀帝改左右监门率为左右宫门将。唐初复旧。

  • 司裘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制供王用的毛皮服饰。《周礼·天官》: “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掌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季秋,献功裘

  • 都亭长

    官名,汉置,为县属小吏,设在乡间的亭,称乡亭或野亭,设在城内或城厢的亭,称都亭,掌治理民事、主捕盗贼,兼管停留旅客等。参看“亭长”条。县分职吏名。都亭之设始于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相如“素与临邛

  • 法王

    本为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元、明两朝为中央王朝授予喇嘛教主的封号。元世祖曾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明成祖亦封昆泽思巴为大乘法王。然皆一时荣典,非常制。

  • 右勋曹中大夫

    官名。北周置。《隋书·于仲文传》:“及宣帝嗣位,(于玺)转右勋曹中大夫。”正五命。

  • 上署

    官署等级。隋朝、唐朝寺、监所统辖官署分三级,最高一级通称上署。隋朝有公车、郊社、太庙、太祝、平准、太乐、骅骝、武库、典客、钩盾、左藏、太仓、左尚方、右尚方、司染、典农、京市、太官、鼓吹等署,长官为令,

  • 殿内御史

    官名。即殿内侍御史。

  • 藩镇

    1、地方方面长官。《三国志·蜀书·许靖传》:“又张子云昔在京师,志匡王室,今虽临荒域,不得参与本朝,亦国家之藩镇,足下之外援也。”注:“子云名津,南阳人,为交州刺史。”《三国志·吴书·陆凯传·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