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通“”。西周称诸侯方伯之长。《驹父盨》:“南仲邦父命驹父即南者(诸)侯率高父,见南准夷。”②军队主将、统帅。《左传·宣公十二年》: “其三帅者,专行不获。”又《僖公二十七年》: “作三军,谋元帅。”参见“元帅”。③春秋齐国五乡为帅。《管子·小匡》: “五乡为帅。”《国语·齐语》: “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④十六国、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酋豪之称。《魏书·太祖纪》: “离石胡帅呼延铁,西河胡帅张崇等聚党数千人叛。”⑤官名。南朝宋后宫置内职。有“永巷帅”、“装饰帅”等名目。另诸房各置一人,官品自第二至第五不等。参见各条。⑥ 清朝总督、巡抚等官员的尊称。


官名。1、军队的主将叫帅。2、古诸侯国的地域盟长。《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

猜你喜欢

  • 中黄藏府

    府库名,汉置,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后汉书·桓帝纪》:“郡国六地裂,水涌井溢,芝草生中黄藏府。”注:“中黄藏府,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

  • 典北乐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北王府,员额一百人,官阶为职同总制。参见“典乐”。

  • 同都督军马

    官名。南宋置,见“都督(4)”。

  • 景云大夫

    官名。金朝教坊阶官二十五阶之第七阶,秩从五品上。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教坊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五品上,称景云大夫。见《金史·百官一》,参看“教坊”条。

  • 雍营都尉

    官名,汉置,即扶风都尉,掌护三辅陵园,防禁羌人侵犯。因三辅有陵园,羌人侵犯,故置京兆虎牙都尉、扶风都尉。因扶风都尉驻雍县,故又称雍营都尉。《后汉书·孝安帝纪》:“乙丑,初置长安、雍二营都尉官。”

  • 官名。春秋时楚、吴、邾等国置。楚国或称“大阍”。守门小吏。《左传·昭公五年》:“(楚子曰)若吾以韩起为阍, 以羊舌��为司宫, 足以辱晋, 吾亦得志矣。”《襄公二十九年》吴

  • 北院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属北大王院。掌北院部族军马之政令。设详稳、都监、将军、小将军等职。官署名,辽朝置,属北面官,掌北院部族军马之政令。其官有北院详稳、北院都监、北院将军、北院小将军。见《辽史·百官

  • 省眼

    吏部郎官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吏部郎为小选、为省眼”。

  • 契丹行宫判官

    官名。辽置,见“契丹行宫都部署司”。

  • 缮裔

    官名。南诏官,中府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