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宅使
使职名。唐武则天时置为内诸司使之一,授宦官,掌两京官府庄田、磨坊、店铺、菜园、车坊等业。五代后梁沿置。宋朝为西班诸司使之一,无职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同六品,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易以新名为武节大夫。
官名。唐置,掌管两京地区官府掌握的庄田、磨坊、店铺、菜园、车坊等产业。另有内庄宅使管理皇室掌握的庄田等产业,由宦官担任。见《资治通鉴》唐开成元年“庄宅收市犹末已”胡三省注:“唐内诸司有庄宅使”。
使职名。唐武则天时置为内诸司使之一,授宦官,掌两京官府庄田、磨坊、店铺、菜园、车坊等业。五代后梁沿置。宋朝为西班诸司使之一,无职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同六品,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易以新名为武节大夫。
官名。唐置,掌管两京地区官府掌握的庄田、磨坊、店铺、菜园、车坊等产业。另有内庄宅使管理皇室掌握的庄田等产业,由宦官担任。见《资治通鉴》唐开成元年“庄宅收市犹末已”胡三省注:“唐内诸司有庄宅使”。
官名。唐龙朔三年,置太子谕德,分左右,左属左春坊,右属右春坊,正四品下,掌侍从赞谕等,职比常侍。见《新唐书·百官四上·东宫官·左春坊、右春坊》、《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谕德》。
官名。唐置,见“尚乘局司廪”。
学官名。东汉时郡国学校置,《隶释》一四《蜀学师宋恩等题名碑》有文学师四人,位次文学掾,掌教授经学。
清户部的内部机构。掌监印信。设满、汉司员各一人,由十四清吏司司员轮值,每月更换。以二人监户部堂印,另二人监钤盖盐引、茶引专用的盐茶引印。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侍卫”。
县分职吏名。晋置,《太平御览》九六六引《晋令》,阆中县有守黄柑吏一人,为县小吏之一,掌守护柑园。
官名。①武臣阶官。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置,系三班小使臣。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定为正九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忠翊郎。② 宦官。宋徽宗政和二年重定宦官名,改殿头
官名。南诏官,与爽酋、勤齐共掌赋税。
官名。汉朝为郡县掾吏,主收捕盗贼事。晋朝亦置。官名,汉置,为郡县佐吏,掌捕盗贼事。《汉书·张敞传》:“敞使贼捕掾絮舜有所案验。”注:“师古曰:贼捕掾,主捕贼者也。”其后,晋沿置。《晋书·职官志》:“县
官署名。十六国汉,前赵置。管理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事务,以大单于为长官,属官亦任用少数民族酋豪。《晋书·刘曜载记》:“(刘曜)置单于台于渭城,拜(子刘胤)大单于,置左,右贤王己下,皆以胡、羯、鲜卑、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