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兵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库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兵器、卤簿、仪仗。所属有主事二人,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宋初库部司置判司事一人,以朝官充任,无职掌。元丰改制,始以郎中、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掌兵器、卤簿、仪仗等事项。司内分四案,置吏九人。其后或叫职方司、驾部司官兼管。金元六部不分司,故无库部司。明清称武库清吏司,见该条。
官署名。隋始置,为兵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库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兵器、卤簿、仪仗。所属有主事二人,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宋初库部司置判司事一人,以朝官充任,无职掌。元丰改制,始以郎中、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掌兵器、卤簿、仪仗等事项。司内分四案,置吏九人。其后或叫职方司、驾部司官兼管。金元六部不分司,故无库部司。明清称武库清吏司,见该条。
园名,近北宫,有才人居之。掌园者为监,随园称濯龙监。见《后汉书·百官志三·钩盾令》。《后汉书·皇后纪》:“帝幸濯龙中,并召诸才人,下邳王已下皆在侧,请呼皇后。”
学官名。晋置,见《晋书·石季龙载记》,掌教授五经。
官署名。明建文元年(1399)于詹事府增置,设资德一人,资善二人,赞读、赞书、著作郎各二人,掌典、籍各一人。成祖即位罢。
官名。清末资政院议员。宣统二年(1910)由各省咨议局按定额从本局议员中选出,共九十八人(定额一百人,缺新疆二人)。掌参与资政院议案的讨论、表决。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翼王府,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总制。参见“典袍”。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燕王府,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监军。参见“典舆”。
官名。将军名号。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置,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二班。陈沿置,拟七品,比秩六百石。
官名。代理啬夫。战国秦置。《睡虎地秦墓竹简·除吏律》: “有兴,除守啬夫,假佐居守者,上造以上不以令,赀二甲。”
官名。宋朝初年,皇帝选三班使臣以下或内侍武干亲信者为卫士,以防不虞,赐佩带橐鞬及御剑,称御带。真宗咸平元年(998),改称带御器械,选诸司使副充任。掌轮番宿直,或出领外任。仁宗景祐二年(1035),令
官名。殷商置。武官。参与商朝对外族的征伐,及王室田猎活动。《殷虚文字甲编》第三九一三片:“壬戌卜, 贞, 马亚呼执。《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第四七七四片: “贞,其令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