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

官名。①隋朝度支部所属户部司之长官。掌户部事。置二人。初正六品上,高祖开皇三年(583)加为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称民部郎。②唐朝以后中央六部之一户部之副长官。佐户部尚书掌部事。唐高宗登基(649) ,以避太宗讳,改民部侍郎设。二人,正四品下。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从三品职事官。凡二人,分领左、右曹之事。南宋初,只设一员。高宗绍兴四年(1134),复置二员,通治左、右曹。辽朝设,为南面官,无实职,多为加官。西夏亦设,其制不详。金朝置二员,正四品。章宗泰和八年(1208)裁一员,大安二年(1210)复为二员。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户部与吏、礼二部合称左三部,共置侍郎二员。至元五年(1268),户部等六部自立。后定制,部设侍郎二员,正四品。明初沿元制,设二人,正四品。后分置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清沿明制,亦分左、右,满、汉各一人,从二品。光绪三十二年(1906),户部改度支部,遂称度支部左、右侍郎。参见“户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


官名。与户部尚书共掌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为尚书之贰。见《新唐书·百官一·户部》,参看“户部”条。

猜你喜欢

  • 明字科

    科举常科科目之一。唐代设置,属于小学、文字学科目。先口试,通过以后再试《说文》、《字林》墨义二十条,通十八为及第。

  • 蛮夷大长

    犹言大帅、酋长。此为南越王赵佗上书时自称。《史记·南越列传·南越王》:“陆贾至南越,王甚恐,为书谢,称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

  • 宗属寺大令

    官名。渤海国官,宗属寺长官。

  • 邑人

    官名。殷朝始置。西周沿置。掌邑的行政长官。《殷虚文字外编》第三四片: “癸酉卜,王贞,自今癸酉至于乙酉,邑人其见方印不其见方执,一月。”官名。西周时置,为乡遂组织中乡的长官,见《师䢅鼎》

  • 台阁

    ①东汉至隋、唐对尚书台 (省) 的别称。《后汉书·仲长统传》: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李贤注: “台阁谓尚书也。”②指御史台、秘书监。《三国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兰台为外台,秘书为内阁

  • 廪牺令丞

    官名。秦始置廪牺令及丞,属内史。西汉置廪牺令、丞、尉,属左冯翊。《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廪,主藏谷;牺,主养牲。皆所以供祭祀也。”其实祭祀用的精米由导官供应,廪牺令丞只掌牺牲雁鹜之事。东汉属河

  • 左西曹

    官署名。晋朝司徒府特设属曹,位在诸曹上。南朝沿置。长官为掾。

  • 山北辽东道肃政廉访司

    官署名。由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由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改名。属内八道监司之一,隶御史台。治大宁。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迁于惠州(大宁路南)。设使二员(正三品)、副使二员 (正四品)、佥

  • 议生

    官名。晋朝郡、县属吏中散吏之一,职掌谋议。北齐清都郡,邺、临漳、成安三县亦置。

  • 升贡

    宋朝取士方法之一。徽宗崇宁三年(1104),罢州郡解试及礼部试,州学、辟雍取士皆由县学上舍中选拔,称为升贡。县学按外舍、内舍、上舍逐等升补。县学上舍选升州学,州学选升京师辟雍。宣和三年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