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谒司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由典宝署改立,秩从五品,隶徽政院。成宗元贞元年(1295)升正四品,设官四员。大德十一年(1307)升正三品。置司卿、少卿各四员,丞二员。英宗至治三年(1233)罢。
官署名。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改典宝署为掌谒司,属徽政院。秩从五品,掌引见传达之事。设司卿四人,少卿四人,丞二人,典簿二人,典书九人,奏差二人,知印、译史、通事各一人。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四品,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升正三品。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罢。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由典宝署改立,秩从五品,隶徽政院。成宗元贞元年(1295)升正四品,设官四员。大德十一年(1307)升正三品。置司卿、少卿各四员,丞二员。英宗至治三年(1233)罢。
官署名。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改典宝署为掌谒司,属徽政院。秩从五品,掌引见传达之事。设司卿四人,少卿四人,丞二人,典簿二人,典书九人,奏差二人,知印、译史、通事各一人。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四品,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升正三品。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罢。
官称。北魏指由刺史兼任本州大都督,管理军务。《北齐书·斛律金传》:“太昌(532)初,以(斛律)金为汾州刺史、当州大都督,进爵为侯。”
官署名。辽南面官。统天圣军,设都指挥使、副使、都监等职。
北魏镇府僚属。《北齐书·神武帝纪》记北魏时高欢与“怀朔户曹史孙腾、外兵使侯景亦相友结。”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改太子斋帅置,太子典设局长官,置四员,从六品下,掌东宫汤沐、灯烛、汛扫、铺设。辽朝左春坊典设局置。官名。唐与辽置,见“典设局”。
参见“文昌台”。
宋朝宗室宅第名。仁宗庆历七年(1047)建,供秦康惠王德芳子孙居住,设专官管理。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其事归宗正寺。
宋朝官府文书名。沿边州军将边境情况用实封申报尚书省、枢密院,称为边报。
传说尧舜时主方岳的四时官。一说为羲和四子分掌四岳诸侯。《史记·五帝本纪》:“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裴骃集解引郑玄说:“四岳,四时官,主方岳之事。”张
东晋南朝时郡主簿的名目之一。太守到任时新辟除的主簿,谓之迎新主簿,晋末已有此名,《隋书·百官志上》谓梁郡县均有“迎新”之员,是南朝梁亦有迎新主簿。北齐仿南朝之制,于郡县各置光迎主簿,至隋初改称光初主簿
唐朝太常寺四院之一,掌收藏大享用六乐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