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楼下都尉

楼下都尉

官名。三国吴孙皓置。《江表传》:“(孙)皓以(何定)为楼下都尉,典知酤籴事,专为威福,而皓信任,委以众事。”(《三国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


官名,三国吴孙皓置,掌买酒买米等事。《三国志·吴书·孙皓传》:“皓以其恶似张布,追改定名为布。”注:“《江表传》:定,汝南人,本孙权给使也,后出補吏。定佞邪僭媚,自表先帝田人,求还内侍,皓以为楼下都尉,典知酤籴事,专为威福。而皓信任,委以众事。”

猜你喜欢

  • 九品官人法

    魏晋南北朝任用官员的制度,其时门阀强盛,中央与地方的官员多由州郡中正所推荐的人员中选任,而中正品评人物分为九等,故称九品官人法,参见“九品中正制”。

  • 一统志馆

    清代内阁所属特开的修书馆。见“内阁修书各馆”。

  • 兼殿中侍御史

    宋朝宪衔之一。参见“宪衔”。

  • 表奏司

    ①官署名。宋朝大理寺置,掌收受地方所断狱案奏状。②吏名。宋置。属大理寺。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官署名。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清末新设的中央机构之一,即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的总机构。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设。其后,管理权限不断扩大。掌外交、通商、侨务、边防、海防、水师,以

  • 参详仪制副使

    官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举行恭谢大礼时置,以翰林学士充任,掌有关仪制之事。

  • 宰相别称。揆,有筹度、管理意,宰相综理百事,故称。《晋书·礼志》: “桓温居揆,政由己出。”参见“百揆”。

  • 班次

    官场用语。官员朝见皇帝的次序,亦称班序。唐朝以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致仕官居上; 职事与散官、勋官合班; 则文散居职事下,武散次之,勋官又次之; 官同者,异姓为后; 亲王、嗣王任文武官者,从其班,官

  • 高庙令

    官名。东汉置,属太常,秩六百石,领员吏四人,卫士十五人,职掌守高庙,案行扫除。官名,汉置,属太常,俸六百石,掌守庙、案行扫除。无丞;吏员四人,卫士十五人。见《后汉书·百官志二》。

  • 中士

    ①爵名。周朝诸侯官制士一级爵位的第二等。《礼记·王制第五》: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②新莽官秩名。《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