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武卫将军

武卫将军

官名。三国魏置。《三国志·许褚传》:“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权任很重。曹爽由此拜大将军,受明帝遗诏辅命。三国吴置,权任亦重。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罢,惠帝永康(300—301)中赵王伦执政时复置。东晋或置或省。魏、晋时皆四品。十六国汉、前凉、前秦、西凉、西秦、南凉、西燕亦置。南朝宋孝武帝大明(457—464)中复置,代殿中将军之任,比员外散骑常侍,权任渐轻。齐、梁、陈沿置,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三班,陈八品,秩六百石。北魏时仍掌宿卫禁军,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二品下,二十三年改为从三品。北齐时为左、右卫府次官,员各二人,佐左、右卫将军掌宫禁宿卫,从三品。北周亦置,命品不详。


杂号将军名,三国魏吴皆置,掌宿卫禁军。《三国志·魏书·许褚传》:“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三国志·吴书·孙休传》:“武卫将军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其后,晋时置时省。十六国前凉、前秦、西凉、西秦等置。南北朝也置。北齐时为左、右卫府次官,掌佐左、右卫将军主宫禁宿卫。隋沿置,与武卫大将军共主府事,领外军宿卫。唐沿隋制,为十二卫武官,位在武卫大将军之下,掌宫禁警卫与殿廷仪仗。宋为环卫官,用来封赠宗室或武臣。见《通典·职官十·左右武卫》、《宋书·百官下·武卫将军》、《隋书·百官下》、《新唐书·百官四·左右卫》。

猜你喜欢

  • 左勋侍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勋侍下士”。

  • 拜爵

    授与爵位。古代授给爵位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这种封授仪式,称为拜爵。《史记·平准书》:“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至大庶长。”

  • 工官丞

    官名,汉置,掌收工税等。详“工官”、“工官令”条。

  • 册库

    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掌管大学士以下京堂开列请简各衙门题补各缺,查核截取保送翰林开坊,京外各官升转事项入册、销册等事。设经承、掌稿笔帖式以办理事务。

  • 县经学博士

    县学官名。北周置,《周书·孝义·张元传》载:“河北芮城人也。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有诏表其门闾。”县博士之秩自三命至五命。县学教职。唐制自京县以下,各县均置经学博士一人,无品,掌教县学生徒。

  • 应奉

    官名。明洪武二年(1369)置为翰林院属官。正七品。十四年革。

  • 北部司马

    官名。①东汉献帝建安 (196—220)中曹操置。时分入居塞内的匈奴为左、右、南、北、中五部,部立其贵者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参见《晋书·北狄传》。②十六国后燕置。《晋书·冯跋载记》:“ (冯跋

  • 除班

    清朝授官班秩之一。指官员初授或新授官职之班次。有多途:以科举初授者,文进士一甲一名除修撰; 以考除者,满洲顺天府学教授以文进士、文举人,由礼部考拟正陪,交部引见除; 以拣选除者,太常寺、陵寝衙门满洲读

  • 兴圣宫使

    官名。辽朝北面官,兴圣宫长官,统领兴圣宫军民之政。下设副使、太师、太保、副中等职。

  • 右司郎中

    官名。唐太宗贞观二年 (628)置,员一人,从五品上,为尚书右丞副贰,协掌尚书都省事务,监管兵、刑、工部诸司政务,举稽违、署符目、知直宿,位在诸司郎中上; 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名右承务,咸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