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侍郎
见“殿中郎”。
见“殿中郎”。
即降低职务。为官员降罚的方式之一。始行于战国,历代沿用之。
即辞官,解职去官。《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相印,与魏齐亡间行。”
参见“荫监”。
官名。三国魏置。《三国志·许褚传》:“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权任很重。曹爽由此拜大将军,受明帝遗诏辅命。三国吴置,权任亦重。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罢,惠帝永康(3
官署名。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官署名。北宋初年置,掌裁制衣服。太祖乾德四年(966),并归裁造院。
宋朝军职名。五代后周,殿前司骑兵铁骑军和步兵控鹤军各分左、右厢,设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总领之。宋太宗时,铁骑军改捧日军,控鹤军改天武军,设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为统兵官。徽宗政和四年 (1114) 定为
唐代科举之制,称解试第一名为解头。
官名。晋置,属华林园令,见该条。
官名。即内仆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