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织染局

织染局

官署名。① 明清掌织染绸缎事务之机构。明朝又称“织染杂造局”。设于南、北两京和地方各府各布政使司。南、北两京所设者分内外,内局为宦官八局之一,以应上供,外局为地方所设者,浙江之杭州、湖州、嘉兴等十府,福建之福州,泉州二府,山东之济南府,直隶之镇江,苏州、松江等六府及江西、四川、河南布政使司。皆备公用,亦间有上供取用者,各设大使一人、府大使从九品,州大使未入流,副使一人。清朝中央衙门沿置。初隶工部,康熙三年(1664)改隶内务府。设专管大臣、员外郎、笔帖式、司库、库使、司匠等官。皆供内务府应用。道光二十三年(1843)裁。② 明清宦官衙门之一。掌织染御用缎匹之事。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尚染局设,又称“内织染局”。设大使、副使司之。二十八年更定职秩,设正五品大使一人为官。下设左、右副使各一人佐之。所属有外厂,蓝靛厂等。为内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清顺治十年(1653)沿置,十八年重立内务府,遂改隶工部。康熙三年(1664)又改隶内务府,设专管大臣司之。下设员外郎、笔帖式、司库、库使、司匠等十二人佐之。道光二十三年(1843)裁撤。


官署名。元置,掌织染岁造缎匹。其官有局使一员、典史一人。见《元史·百官四·织染局》。明代在京师及外地设织染局,掌织造各类丝织品。见《明史·职官三·八局》、《明史·职官四·织染局》。

猜你喜欢

  • 邦伯

    周朝诸侯之长。《尚书·周书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召诰》:“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指州牧、州刺史。《书·召诰》:“命蔗殷,侯甸男邦伯。”注:“邦伯,方伯,即州牧也。

  • 东宫右统将军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虎建武(335—348)中置,掌东宫宿卫,位在太子四率上。参见《晋书·石季龙载记》。

  • 针师

    流外官名。唐代于太常寺太医署置,员额十人,掌以针术治病。

  • 庙郎

    官名。汉代庙令的属官,《西汉会要·职官一》有“江德坐庙郎夜失火免”的记载。参见“庙令”。

  • 回回国子监

    学校名。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置,定学官及生员五十余人,官给廪膳,培养波斯文译史人员。国家设立的学校名。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置,隶属于翰林兼国史院。不久罢。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复

  • 伊都额真

    满语官名。雍正元年(1723)改称“伊都章京”。汉译为“班领”。隶侍卫处。有协理事务侍卫班领、侍卫班领、署班领几种。又译作“益都额真”。

  • 参战

    三国魏相国府僚属名。《宋书·百官上》:魏元帝咸熙(264—265)中,相国府置“参战十一人。”僚属名,三国时魏相国府置,掌参谋战争事务。《宋书·百官志上》:“魏元帝咸熙中晋文帝为相国,相国府置中卫将军

  • 教坊副使

    官名。宋朝教坊副长官,员二人。金朝亦置,从六品,位在教坊提点、教坊使之下。官名。宋金教坊使的副职,参见“教坊”。

  • 河南丞

    即“河南尹丞”。

  • 四州

    三国吴行政区划。吴孙权雄据江东,占有东汉交州全境及荆、扬二州之大部,至孙皓元兴元年(公元264年)更分交州置广州,合为四州。扬州治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荆州治南郡(今湖北省江陵东北),交州治所在龙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