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膳部

膳部

官署名。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546)置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西魏末、北周仿《周礼》建六官府,遂为天官府诸司之一,掌供宫廷饮食,设中大夫为长官,武帝建德二年(573)省中大夫,改以下大夫为长官,宣帝时复旧。下大夫、上士、下士贰之,辖内膳上士、中士; 食医下士; 外膳上士、中士、下士; 典庖中士、下士; 典饎中士、下士; 酒正中士、下士; 肴藏中士、下士。掌醢中士、下士。司鼎俎中士、下士。掌冰中士、下士。北齐为都官尚书所辖诸郎曹之一,掌侍官百司礼食肴馔等事,设郎中为长官。隋朝为礼部(祠部)四司之一,掌祭器、酒膳、食料之政,初设侍郎二员为长官,员外郎为次官,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置郎、承务郎为长贰。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置郎中、员外郎为长贰。历朝沿置。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膳,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再改,肃宗至德二载(757)再复。五代因之。渤海国亦置,属左六司,设郎中。北宋前期无职掌,设判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主管供进酒膳、祠祭牲牢礼料、藏冰供赐等事,郎中、员外郎复为职事官,领御厨、翰林司、牛羊司。哲宗元祐元年(1086),由主客郎中兼管,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祠部郎官兼管。明初亦置,为礼部四属部之一,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三员,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名“精膳清吏司”。


官署名。唐宋皆置,属礼部。《新唐书·百官一·礼部·膳部郎中》:“掌陵庙之牲豆酒膳。”《宋史·职官三·礼部·膳部郎中》:“掌牲牢、酒醴、膳羞之事。”其官有郎中和员外郎。

猜你喜欢

  • 监军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名,三国刘备置,掌征伐或驻守。《三国志·蜀书·马忠传》:“(建兴)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忠遂斩胄,平南土。加忠监军奋威将军。”

  • 加俸

    (1)官员升赏方式之一。明制,官员有政绩者可以加俸,《明史·唐龙传》记唐龙“登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进士,除郯城知县,御大盗刘六,数败之,加俸二等。”清制,官员升秩后即行加俸,亦有少数升秩后仅更新

  • 东西作坊

    宋军器监所属机构。作坊始置于唐。《唐大诏令集》卷七二《乾符二年南郊赦》:“诸处本置作坊,只合制造干戈兵甲及进献供需。”宋承唐制置作坊,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分为南、北两作坊,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

  • 重将

    杂号将军名,汉置,主将兼掌管辎重。《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南安严侯宣虎,以河南将军汉王三年降晋阳,以重将破臧荼,侯,九百户。”注:“师古曰:重将者,主将领辎重也。”汉代别将之一。《汉书·功臣表》

  • 首都建设委员会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隶国民政府,掌理首都建设事宜。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一月八日公布《首都建设委员会组织法》,本会除当然委员外由国民政府任命或聘任若干人为委员,并指定主席一人,常务委员四至

  • 祗候黄门

    宦官职名。宋置,见“祗候高班内品”。

  • 右治狱

    宋朝大理寺右治狱省称。官署名。宋代大理寺审判厅之一,掌审理京师百官刑狱,或皇帝指定审问的案件,以及追究官物。

  • 有秩吏

    年俸百石的官吏。战国秦国称俸禄百石以上为“有秩”,百石以下称“斗食”。《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都官,有秩吏及离官啬夫,养各一人”。

  • 官名。又称“驺子”。掌驾车之官。《左传·成公十八年》: “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使训群驺知礼。”孔颖达疏: “驺是主驾之官也。”官名,春秋则有此官,属乘马御,掌驭。《左传·成公十八年》:“程郑为乘马

  • 帐内幢主

    官名。北魏置,见“帐内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