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著作郎

著作郎

官名。①三国魏明帝太和(227—233)中置,为著作局长官,员一人,六品,隶中书省。西晋惠帝元康二年(292),改隶秘书寺,一说改隶时间在元康元年。后著作别自置省,仍以为长官,隶秘书省,六品。亦称大著作郎、大著作、著作、正郎等,掌国史及起居注的修撰。其下设佐著作郎(后改称著作佐郎),“佐郎职知博采,正郎资以草传。”(《史通 ·史官建置》)有时亦兼管秘书省所藏典籍。在西晋、南北朝时为清要之官,出任者多为有名望的文学之士,亦有以司空、侍中、尚书等官领、典者。南朝宋时曾作为宗室的起家之官。六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六班。陈六品,秩六百石。北魏中期於秘书省置著作局,设员二人,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上,二十三年改为从五品上。北齐著作省亦置二员,从五品上。北周春官府设有著作上士,职掌同此。隋朝为著作曹长官,员二人,隶秘书省。初为从五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升为正五品,后复降为从五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著作曹为著作局,仍为长官,员二人,从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司文郎中,咸亨元年(670)复旧。掌修撰碑志、祝文、祭文、与著作佐郎分判局事,不再掌国史修撰之事。北宋前期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以奉议郎代之为新寄禄官,而以此职置于秘书省,为日历所长官,员一人,从七品。掌修日历,以宰执时政记、左右史起居注所书会集修撰,并撰祭祀祝辞。元丰八年,诏吏部郎中曾肇、礼部郎中林希兼著作,以职事官兼职自此始。南宋因之。辽朝仍置为著作局长官。金熙宗皇统六年(1146),设于著作局,员二人,从六品。掌编修日历,以学士院兼领之。后隶秘书监,减为员一人。元朝属秘书监,员二人,从六品。参见“著作局”。②东宫官属。明朝建文(1399—1402)中,在詹事府下设资德院,置为资德院属官,二员。成祖即位后罢。


官名。魏明帝太和中始置,属中书省,掌编写国史;其属有佐著作郎等。晋改属秘书省,后省并中书省。再后别置著作省(属秘书省),著作郎改称大著作,仍专掌编写国史。其后,宋、齐与晋同。北魏、北齐、隋皆置著作郎。唐代秘书省所属的著作局也置著作郎,掌撰写碑志、祝文、祭文等。而编写国史的任务已由史馆承担。宋代著作郎掌编修日历。元代秘书监也置著作郎,协助长官掌历代图籍及阴阳禁书。见《通典·职官八·秘书监·著作郎》、《新唐书·百官三·秘书省·著作局》、《宋史·职官四·秘书省》、《元史·百官六·秘书监》。

猜你喜欢

  • 侍卫汉军兵马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辽朝置为南面官,掌汉人禁军。太宗会同 (938—947) 初,萧翰领汉军侍卫。

  • 宗室侍卫

    官名。清朝侍卫中之一种。康熙三十七年(1698)设。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充任。初无定额,雍正七年(1729)定员九十人,一等九人,每旗三人; 二等十八人,每旗六人; 三等六十三人,每旗二十一人。品

  • 浙江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浙江司员外郎。①明清户部浙江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浙江部员外郎设,一人。南京户部浙江清吏司亦设一人,皆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满

  • 欠州武器局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五品,掌欠州(又作谦谦州,今苏联西伯利亚图瓦自治州西南)兵器制造,隶武备寺。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 杂造织染局大使

    官名。元代于诸路总管府分设织染杂造二局,织染局置局使、副使各一人;杂造局置大使、副使各一人。明代并织染杂造为一局,隶于府、州。王圻《续文献通考》记其职掌为“典织造。凡钱币有常数,丝与练染之费,并给于府

  • 柱下五史

    官名。王莽居摄元年(后6)始置,秩如御史,听政事,侍旁记疏言行。官名,西汉末年王莽居摄元年置,掌听政事,记录言行。《汉书·王莽传上》:“居摄元年正月……置柱下五史,秩如御史,听政事,侍旁记疏言行。”

  • 督办盐政处提调

    官名。清末置,见“督办盐政处”。

  • 伯格长

    官名,汉置,掌督察街陌村落之长。《史记·酷吏列传·王温舒》:“吏苛察,盗贼恶少年投缿購告言奸,置伯格长,以牧司奸盗贼。”注:“《集解》徐广曰:一作‘落’。古‘村落’字亦作‘格’。街陌屯落皆设督长也。《

  • 路总管府

    官署名。金于五京置路,其外又有十四路共为十五路,此外一度又置合懒路与婆速府路。路的主管机构为总管府。总掌一路军民之事。设都总管一人,秩正三品,掌统诸城隍兵马甲仗,总判府事;同知都总管一人,秩从四品,掌

  • 绥南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末孙权置,三国吴沿置。南朝梁为四绥将军之一,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班,拟四平将军,大通三年(529) 定制后,仍拟四平将军。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