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士
官名。北魏道武帝天兴三年(400 )置,职比谏议大夫,规讽时政,匡刺非违。
官名。北魏道武帝天兴三年(400 )置,职比谏议大夫,规讽时政,匡刺非违。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五品,隶上都留守司。职掌、设官同大都留守司所辖器物局。
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伎术官名。隋置,见“相博士”。
官名。北齐置。参见“御细部”。
都转运使简称。都运是都转运使的简称。详见“都转”、“都转运使”条。
官名。①仪同三司的省称。南北朝使用广泛,授予人数甚多。②北周为仪同大将军、仪同将军省称,位开府大将军下。1、“仪同三司”的简称,即仪制待遇同三司,三司即三公。详“仪同三司”条。2、“仪同大将军”的省称
官名。北齐置,太子中盾署次官,员一人。参见“太子中盾署”。
郡门下吏名。东汉始置于郡国,《后汉书·舆服志上》说:“公卿以下至县三百石长导从置门下五吏:贼曹、督盗贼、功曹、皆带剑三车从导;主簿、主记两车为从。”门下贼曹职主侍卫,与分职诸曹中的贼曹所掌不同,而与门
明清地方府、州、县主官之尊称。1、官府治事(处理政务)的大厅。《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三年)癸酉,还幸元氏,祠光武、显宗于县舍正堂。”2、明朝、清朝的知府、知州、知县称正堂。意即府、州、县的正职长
文书名。宋朝,凡皇亲亡故,皇帝或皇太后等持服期间,官员撰表文安慰皇帝或皇太后等,称为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