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资善堂

资善堂

宋朝堂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建,为为皇子赵祯(即后继位的仁宗)就学之所。赵祯立为皇太子后,曾于此听政。仁宗宝元二年(1039),置编修官编排书籍,以教授内臣。哲宗初,用为讲筵之所。徽宗时,重为皇子肄学之所,置直讲、赞读、翊善等官。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于行在复建,令建国公赵昚就学。其后,皇储、皇子尝入堂听读。


官学名。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置,为皇帝子孙读书处。有直讲、翊善等官,均由儒臣充任,主讲解经史,喻导德义。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哲宗初开讲筵,命讲读官在资善堂讲读。南宋初,宰相赵鼎奉命在宫门内建造书院,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完成,即作为资善堂,命儒臣为翊善赞读。三十年(公元1160年),当时皇孙就傅,以校书郎王十朋为小学教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即位,诏皇子位各置说书官一人,又增赞读、直讲一人。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皇孙英国公就傅,命置皇太子宫小学教授一人。

猜你喜欢

  • 考察

    任官制度。明朝定为考核官吏之法,分京察和外察,通称大计。分见“京察”、“外察”。明清考课官员方法之一。明制,考察京官称为京察,考察外官称为大计。考察要发现和纠正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软、不谨八

  • 员外官

    正式编制外添置之官。魏晋南北朝或置,初无员额,后亦定员。多用以安置退免臣僚,无实际职事。唐高宗永徽五年(654)亦置,中宗神龙(705—707)以后大增,玄宗开元二年(714)悉罢,唯皇亲及有战功者特

  • 三司钱帛案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为度支八案之一。掌军中春冬衣、百官俸禄、左藏钱帛、香药榷易。

  • 想昆

    源于汉语“将军”。辽金时或译作“详稳”。转入蒙语后,再译为汉语,作“想昆”,又译鲜昆、翔昆、桑昆。蒙古贵族常用为尊显称号。

  • 茅土

    爵位、封邑的代称。

  • 御史考试

    清代选拔御史的考试,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 以古代鲠直之士如马周、阳城等皆以布衣为御史,诏大学士、九卿及督抚勿论资格,列名举奏。待诸臣奏到,下吏部定期考试。次年二月考选御史,试以时务策,乾隆帝亲取

  • 宗学录

    即“宗子录”。参见“宗子正”。

  • 北平清吏司郎中

    官名。明初户部所属北平清吏司及刑部所属北平清吏司均置,各一人,正五品,掌本司之事。参见“北平清吏司”。

  • 吏部下大夫

    即“小吏部下大夫”。

  • 逋逃之臣

    逃亡的臣。《汉书·匈奴传》:“受其逋逃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