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路道录

路道录

僧官名。元代于路设道录司,以道录为主官,掌本路道教事务。其下有道正。

猜你喜欢

  • 都亭西驿

    官署名。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以京城西旧染院为夏州蕃驿,属鸿胪寺。后改称都亭西驿,掌接待河西蕃部贡奉使者。设管勾二人,以诸司副使以下至三班使臣充任。官署名。宋置都亭西驿及管干所,属鸿胪寺,

  • 中书典校

    参见“典校”。

  • 鸿胪寺卿

    见“鸿胪卿”。官名。为鸿胪寺长官,北齐、隋唐五代宋辽明清都设此官。其职掌见“鸿胪寺”条。

  • 未常参官

    唐制,凡在朝廷任职之官均称京官,其中不是每日朝参者称为未常参官。宋制则称常参官为朝官,未常参官为京官。

  • 建义大将军

    官名。东汉为将军名号。《后汉书·光武帝纪》: “ (以) 偏将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十六国后燕亦置。《晋书·慕容垂载记》: “以翟斌为建义大将军,封河南王。”杂号将军名,东汉置,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

  • 流官

    明清时由政府任命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官员之统称。相对于土官而言。因属政府派设,有任期,可调动,不同于世袭的土官,故名。即政府任命之官,因随时可以调往他处,故称流官(流动之官),它是与地方土官相对而言

  • 东汉以后,用作官署名称,如尚书台、御史台,故亦常作为这些官署的省称。两晋南朝又作为朝廷禁省及中枢政权机构的代称,故禁城称台城,禁军称台军等。后世亦用作对高级官吏的尊称,如制台、抚台、藩台等。官署名。汉

  • 司武上大夫

    官名。北周武帝宣政元年 (578)置。亦称大司武。司武原设中大夫为长官,尉迟运兼司武时,防御卫王宇文直作战有功,特置上大夫为长官,使尉迟运任之。分置左、右,员各一人,总宿卫军事。权任很重,在宫廷政变时

  • 书办

    清朝各部的低级职员,不在官制之内。办理例行的文书事务。官名。掌文书等事。明代入直文华殿中书房者,称文华殿书办,为皇帝近臣。内阁又有书办。后专指各部曹及地方衙署的掌案胥吏。见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九·内

  • 枢密院副承旨

    官名。五代始置枢密副承旨,以诸卫将军充任。宋朝沿置,分领枢密院承旨司诸房公事。哲宗元祐(1086—1093)中定为正八品。南宋升为正七品。辽朝北、南枢密院皆设,位在都承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