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通政司

通政司

官署名。明置,全称为“通政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謄写诉告缘由,赍状以闻。其官有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等。清沿明制,掌受各省题本,校阅送阁;洪疑大狱,偕部、院豫议。光绪二十八年罢。见《明史·职官二·通政使司》、《清史稿·职官二·通政使司》。


官署名。通政使司的简称。见“通政使司”。

猜你喜欢

  • 四帐将军

    官名。见“四帐都详稳司”。

  • 检察处

    官署名。清末设检察厅,与各级审判厅对峙,负责检察纠正审判中的问题。民国初沿其制,后于最高法院配置检察署,其余各级法院配置检察处,不另设独立的检察机关。参看“检察厅”条。

  • 胡骑丞

    官名,也称胡骑校尉丞,西汉置,东汉省并长水校尉,掌文书。西汉八校尉、西域副校尉、戊已校尉皆有丞和司马,东汉无丞而有司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四》。

  • 小司空

    即“小司空上大夫”的省称。官名。周置,掌工程制造,为大司空的副职,属周礼冬官。隋以后称工部侍郎为小司空,也称少司空。

  • 常服

    服饰名。最初指平日穿的军装。《诗·小雅·六月》: “四牡骙骙,载是常服。”郑玄笺: “戎车之常服,韦弁服也。”后通称日常所穿之服,与“礼服”相对。汉朝以绛衣为常服。晋朝改称五时朝服。清朝官服中亦有常服

  • 柄渠觚

    官名,汉魏时东夷女王国所属伊都国之官。《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伊都国,官曰尔支,副曰泄谟觚、柄渠觚……郡使往来常所驻。”

  • 探马赤军

    元代镇戍兵的一种。探马赤,蒙古语,意为先锋官。蒙古国时期,从各千户、百户和部落中抽调士兵组成,作战时充当先锋。战事结束后驻扎镇戍于被征服各地。如成吉思汗于公元1217年命木华黎攻宋时,组成五投下探马赤

  • 北省

    ① 南北朝对尚书省的俗称。《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十年》: “东魏高澄谓崔暹、宋游道曰:‘卿一人处南台,一人处北省,当使天下肃然。’”胡三省注引杜佑曰: “御史台在宫阙西南,故名南台。尚书省在北,故曰北

  • 内飞龙使

    官名。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0)置仗内六闲,以殿中丞检校仗内闲厩,以宦官为内飞龙使,简称飞龙使,掌仗内六厩之御马。五代后梁沿置。

  • 征东大将军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三年(222)置,以曹休任之,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征讨孙权。职掌与征东将军同,而位在其上,多统兵出镇方面,都督数州诸军事。不常置。二品。晋朝沿置,二品,禄赐与将进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