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录司副印
官名。清朝道录司副长官。分掌天下道教之事。天聪五年 (1632) 设,一人,由道官带原品衔充任。乾隆四十一年 (1776) 裁。
官名。清朝道录司副长官。分掌天下道教之事。天聪五年 (1632) 设,一人,由道官带原品衔充任。乾隆四十一年 (1776) 裁。
官名。辽朝南面京官。亦称上京城皇使,为上京皇城使司长官。
官名。清置,每省一人,掌本省学政。见《清史稿·职官三·提督学政》。
汉朝为吏与士卒的合称。晋朝指给官府役使者。凡高级官员均给车服吏卒。
军中杂职官名。太平天国设置, 每卒长二人, 官阶为职同两司马,为卒长处理文书事务。
① 即“御史中丞”的别称。《汉书·高帝纪下》: “御史中执法下郡守”。晋灼注: “中执法,中丞也”。②官名。三国吴置。《三国志·是仪传》: “拜侍中、中执法”。洪饴孙《三国职官表》称“吴置中、左、右执
见“班禅额尔德尼”。
满语官名。汉译为“监丞”。为清国子监绳愆厅职官。
官名。唐朝用兵时设置,统各军粮料使。德宗建中四年 (783),河东、泽潞、河阳、朔方四节度之师同在魏州行营,以汴西水路转运使崔纵兼魏州四节度都粮料使,总管四军给养。参见“粮料使”。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隶中政院,掌奉皇后宝册。置中瑞卿五员,正三品; 丞二员,正四品。下设典簿二员,写懿旨必阇赤四员,译史一员,令史四员。官署名。元置,掌奉宝册。其官有卿五员,正三品;丞二员,正四
官名。即太府卿,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太府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