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三将
指西汉时的车、户、骑三将,属郎中令(光禄勋),秩皆比千石。车将掌车郎,户将掌户郎,骑将掌骑郎。平时郎掌守宫殿门户,战争年代也参战。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西汉时合称车郎将、户郎将、骑郎将为郎中三将。参见各该条。
指西汉时的车、户、骑三将,属郎中令(光禄勋),秩皆比千石。车将掌车郎,户将掌户郎,骑将掌骑郎。平时郎掌守宫殿门户,战争年代也参战。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西汉时合称车郎将、户郎将、骑郎将为郎中三将。参见各该条。
官名。明永乐元年 (1403)置。见“刑曹清吏司”。
官名,汉置,景帝中六年改太祝曰祠祀,武帝太初元年又更名庙祀,东汉仍称太祝,俸六百石,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常》。
官名。亦称“尚茶侍卫”。清朝内务府御茶膳房“茶上人”之加衔。详“茶上人”。
官名。西晋武帝置,亦称“护南蛮校尉”。治襄阳。四品。东晋初省,后复置,改治江陵。十六国后赵、前燕、后燕亦置。南朝宋四品。宋孝武帝孝建(454—456)省,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复置,建元三年省。海陵
专门学校名。原名警官高等学校,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北洋政府创办,校址设在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接办,属内政部。依照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五月内政部修正公布的《警官高等学校规程》规定,警官
官名。元丰改制以后置,以吏员郎中一人充任,资轻者为员外郎。掌铨注自借差、监当至供奉官、军使。侍郎右选内部组织分十五案:从义案,忠训案,成忠案,承节案,承信案,进武案,差注案,生事上下案,掌阙案,资次案
官署名,汉置,其长官为右署中郎将,又称右中郎将,俸比二千石,掌右署郎值班护卫,出充车骑。右署郎包括:中郎,俸比六百石;侍郎,俸比四百石;郎中,俸比三百石。都无固定人数。见《后汉书·百官志》。
官署名。北齐置,属长秋寺中官仆署,管理后宫诸车。置丞。
官名。北魏末尔朱荣置,东魏高欢父子沿置。统领主帅左右的侍卫。选工于骑射者为之。见《北齐书·神武纪上》、《斛律金传》。
官署名。明、清负责暹罗(今泰国)语言文字翻译的部门。万历(1573—1620)年间始置,设译字生、通事以掌其事,隶太常寺。清初沿置,隶翰林院,乾隆十三年(1748)省并入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