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门候

门候

官名。主城门或军营门。西汉城门校尉属官有十二城门候,掌按时开闭城门。东汉沿置。城门每门候一人,六百石。又,诸将军营部亦置。隋朝为左右监门府属官。隋高祖仁寿三年 (603)于监门府置门候一百二十人。炀帝时增至二百四十人,正七品,与左右门尉分掌门禁守卫。


官名,两汉都城十二城门皆置候,属城门校尉,掌开闭城门,查问出入人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城门校尉》:“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候。”《汉书·蔡义传》:“数岁,迁补覆盎城门候。”注:“门候,主候时开闭也。”《后汉书·百官四·城门校尉》:“城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雒阳城门十二所……城门每门候一人,六百石。”《后汉书·鲍永传》:“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注:“《东观记》曰:时良从送中郎将来歙丧还,入夏城门,与五官将车相逢,道迫,良怒,召门候岑尊,叩头马前……良诸侯藩臣,蒙恩入侍,宜知尊帝城门候吏六百石,而肆意加怒,令叩头都道,奔走马头前。无藩臣之礼,大不敬。”州县苑之门也置门候。《后汉书·方术·李郃传》:“县召署幕门候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十二城门候。”注:“师古曰:门各有候,萧望之署小苑东门候,亦其比也。”将军府和军营也设门候。《后汉书·百官一·将军》:“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候。”《三国志·魏书·张邈传》:“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隋朝左右监门府属下有门候120人,炀帝时增至240人,正七品,与左右门尉分掌门禁守卫。

猜你喜欢

  • 上尉

    民国军制,初级军官曰尉,分上尉、中尉、少尉三级。陆海空军官佐等级名。见“尉官”。

  • 升迁官爵禄位。《商君书·境内》: “行间之吏也,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

  • 布政使司都事

    官名。清朝沿用明朝官制。在布政使官署中设都事一人,掌管受发文件,为从七品。见《历代职官简释·布政使司都事》,参看《明文·职官四·承宣布政使司》。官名。明清置,见“布政使司经历”。

  • 肃政台

    官署名。即御史台,唐武则天文明元年(684) 改,光宅元年 (684) 分左、右肃政台,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为左、右御史台,玄宗先天元年(712) 废右台。参见、“御史台”。官署名。唐武后改御

  • 辽东煎盐提举司同提举

    官名。明朝辽东煎盐提举司之副长官。佐提举掌司事。正八品。

  • 珍羞令

    官名。唐朝置,为光禄寺珍羞署长官,正八品下。掌庶羞之事。宋置官而多不除授。明朝更名珍羞署令。

  • 中少府

    官名。新莽置。《汉书·翟方进传》: “中少府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官名,汉置,即皇后宫中的少府,掌皇后宫中的财物。《汉书·百官公卿表下·竟宁元年》:“河南太守召信臣为少府,二年徙。中少府安平侯王章子

  • 两军中尉

    即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

  • 左祗候郎君拽刺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著帐郎君院官员。属左祗候郎君班详稳司。掌宫帐禁卫、随行扈从。

  • 侍中侍郎

    官名,东汉置,即给事黄门侍郎,共六人,掌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书事。《献帝起居注》说:“帝初即位,初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书事。改给事黄门侍郎为侍中侍郎,去给事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