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阁
①官名。南朝宋时,为诸王置,选勇略之士充任,以防卫斋阁,亦称防阁将军。齐、梁皆沿置。北魏时亦为诸王置,皆为诸王亲信。北齐时皇子及诸王国置,员四人,皇子防阁为九品上。②官员享受的待遇。唐朝京师文武职事官皆有防阁,作为侍从,由百姓轮流充任,为色役之一。一品官有九十六人,以下递减,至五品有二十四人,六品以下官无。玄宗开元(713—741)后,改发钱,以防阁名义并入五品以上官员俸禄,而不再实际派防阁为侍从。开元二十四年官员月俸中,一品官有防阁费二十千,以下递减,五品官有五千。
①官名。南朝宋时,为诸王置,选勇略之士充任,以防卫斋阁,亦称防阁将军。齐、梁皆沿置。北魏时亦为诸王置,皆为诸王亲信。北齐时皇子及诸王国置,员四人,皇子防阁为九品上。②官员享受的待遇。唐朝京师文武职事官皆有防阁,作为侍从,由百姓轮流充任,为色役之一。一品官有九十六人,以下递减,至五品有二十四人,六品以下官无。玄宗开元(713—741)后,改发钱,以防阁名义并入五品以上官员俸禄,而不再实际派防阁为侍从。开元二十四年官员月俸中,一品官有防阁费二十千,以下递减,五品官有五千。
见“牧养监”。
官名。宋太祖开宝二年(969),置于太原行府。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复置于太原行府。为行府次官。
宋朝宗室宅第名。仁宗庆历七年(1047)建,供秦康惠王德芳子孙居住,设专官管理。神宗熙宁三年(1070),以其事归宗正寺。
官名。元置,为制国用司的副长官,见“制国用司”。
官名。辽朝北面官,非常制,行军都部署司长官。有征伐,则派朝廷大员委以方面之任,全权统领一方军马。收兵则卸职。官名。见“行军都部署司”。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晋书·姚弋仲载记》:“弋仲率部众数万迁于清河,拜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封襄平县公。”
官署名。全称为山东路都元帅府统军司。设于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总管从宿州到宁海州的蒙古、汉军万户。至元二年(1265),由益都移司于沂州(今山东临沂)。设统军使、副使。至元九年,改为山东行枢密院
官署名。金朝置。设于南京宫城。掌妃嫔出入,总领护卫导从。
宋朝以禁军剩员供中、高级官员宣借役使,称为“差使”。参见“差使剩员所”。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掌铨选人士,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