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渤海国左六司忠部属官,位郎中下。
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官名。即公车丞。
官名。北魏置。无具体职掌,常奉命巡察州、镇等地方行政机构。见《魏书·张彝传》。
官名。十六国北凉置。《晋书·沮渠蒙逊载记》: “(蒙逊)乃遣建忠(将军沮渠)拏,牧府长史张潜见(姚)硕德于姑臧。”为州牧府主要僚属,参议军政事务。参见“牧府”。
即“乙室部大王”。官名,又称“乙室大王”、“乙室部大王”,为辽代乙室部长官,掌乙室部族的军马等事务。此王多由皇族或国舅担任。
官场用语。指官府僚佐中地位最高者。常指长史,如分置左、右,则以左长史居首。
宋朝提举宫观官的简称。
官名。唐朝都水监河渠署次官,置一员,正九品下。北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
蒙、元怯薛执事名。蒙古语,意为“书写圣旨者”,掌书写大汗、皇帝口述圣旨。吏员名。蒙古语,“札里”意为圣旨,“赤”意为者。由怯薛(番直宿卫)人员充任,掌书写皇帝口述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