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驾部

驾部

官署名。魏晋南朝为尚书省诸曹之一,设郎(郎中)为长官。西晋一度设尚书主之。掌车舆畜牧之政。当时战争频繁,故马政尤重。或说魏隶左民尚书,西晋初有“驾部尚书”,当隶之。南朝隶左民尚书,兼辖车府署。北魏前期直隶尚书省,亦称乞银曹,设尚书、令、给事中、郎、校尉等官。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后复为郎曹,隶殿中尚书。北齐沿置。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546),置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设郎中; 西魏末、北周仿《周礼》建六官,改隶夏官府,设中大夫为长官,下大夫、上士副之,领左右厩、典牡、典驼、典羊、兽医诸署。隋朝置为兵部四司之一,历代因之。初置侍郎、员外郎为长贰,炀帝改置郎、承务郎。唐朝改置郎中、员外郎,掌本乘、厩牧、驿传之政令,而由太仆寺掌具体事务。势门子弟多不乐为其官。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舆,咸亨元年(67复旧; 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名司驾,肃宗至德二载(757)复旧。中唐以后,马政、驿传之职多归诸使,本司形同虚设。五代因之。北宋前期无所掌,置判驾部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郎中、员外郎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职掌与唐略同,马政则归枢密院。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以太仆寺并入。辽、金、元不置。明初为兵部诸属部之一,设郎中、员外郎为长贰,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名“车驾清吏司”。


官署名,为尚书台属曹之一,掌舆车马牛厩牧等。三国魏置尚书驾部郎,为驾部长官。晋、南北朝沿置。隋朝驾部曹属兵部,唐为兵部四司之一,《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驾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驾部之长官,不同朝代名称也不完全相同。

猜你喜欢

  • 河南司郎中

    官名。即“河南清吏司郎中”。

  • 部院

    清朝巡抚之别称。巡抚的别称。清朝各省巡抚多带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副都御史衔,故称巡抚为“部院”。

  • 左正言

    参见“正言”。官名。宋太宗端拱初改门下省左拾遗为左正言。见“正言”。

  • 元相

    即丞相。《资治通鉴》晋咸安二年:“元相之重,储傅之尊。”参看“丞相”条。

  • 抚谕官

    见“抚谕使”。官名,或称抚谕使,掌管安抚慰问事。参看“抚谕使”条。

  • 东京军巡使

    官名。辽朝置,为东京军巡院长官。武官名。辽置, 见“东京军巡院”。

  • 右神武军统军

    官名。唐德宗兴元元年(784)置,一人,从二品,以授节帅罢任者,无职事。

  • 邑有司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主管一邑的行政官长。《国语·齐语》: “管子对曰:‘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管子·小匡》: “桓公曰: ‘五鄙柰何? ’管子对曰”:“‘六轨为邑,邑有司”。官名。春秋时齐国

  • 中央政治委员会教育委员会

    中央政治委员会所设专门委员会之一。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

  • 太史院学正

    学官名。元置,属太史院。秩从九品。掌太史院所属星历生的管理、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