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骁骑将军

骁骑将军

官名。西汉置,东汉沿之,为杂号将军,统兵出征,事迄即罢。三国魏置为内军将领,有营兵,遂常设,以高功者任之。先设长史、司马、功曹等僚属,后省。元帝咸熙(264—265)中,司马昭为相国,置于相国府,统率亲军。两晋与领军、护军、左右卫、游击诸将军合称六军,担当宿卫之任,是护卫皇帝宫庭的主要将领之一。魏、晋皆定为四品。十六国成汉、前秦、后秦、后凉皆置。南朝宋仍为四品,齐沿置。梁武帝天监六年(507) 四月,置左、右骁骑将军,五月,改骁骑为云骑将军。陈仍分置左、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从三品上,二十三年改为四品上。北齐时属左、右卫府,虽仍负有护卫宫禁之责,但权任已轻。员五人,四品上。清朝置为散阶称号,初用为武职中属绿营者从二品之封赠,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功大夫。


官名。汉始置,李广曾为骁骑将军。《汉书·李广传》:“广为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后汉书·刘植传》:“(世祖)以植为骁骑将军,喜、歆偏将军。”“帝使喜代将植营,复为骁骑将军。”《宋书·百官下·骁骑将军》:“骁骑将军,汉武帝元光六年,李广为骁骑将军。魏世置为内军,有营兵,高功者主之。先有司马、功曹、主簿,后省。”《晋书·职官志·骁骑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并汉杂号将军也。魏置为中军。及晋,以领、护、左右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其后,南北朝、隋、唐等皆置。见《南齐书·百官志》、《隋书·百官上、中、下》、《新唐书·百官四上·十六卫·左右骁卫》注、《魏书·官氏志》、《通典·职官十·左右骁卫》。

猜你喜欢

  • 封册表奏宝印案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后,礼部置,掌册宝及封册礼命,章服冠帔,旌节、恩赐,奏表章制造表词,及图书、祥瑞,旌表孝行之事。凡宝印、朱记给赐,牌印关借、请纳等皆属之。

  • 储君

    指太子。《后汉书·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晋书·成都王颖传》:“皇太子,国之储君。”太子的称谓。《公羊传·僖公五年》注:“储君,副主。”

  • 容华

    内官名,一作傛华。西汉武帝始置,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汉末魏国曹操置为王后以下第四等,魏明帝太和(227—233)中定为视真二千石。晋武帝以容华为九嫔之一,位婕妤下,视九卿。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

  • 公所

    民国时,处理公共事务的地方称公所,如处理市政的称市政公所,处理区(县以下的行政区划)事务的称区公所(即区政府),村镇处理公众事务的称村公所、镇公所等。公所,即“政府”的意思。

  • 都官尚书

    尚书省都官曹长官。十六国大夏始置。《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于是拜(王)买德为都官尚书。”南北朝皆置。南朝宋三品,梁十三班,陈三品、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中,二十三年改三品

  • 掌酝

    ①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掌之一,属尚食局。员二人,从九品,唐朝改正八品,酒醴进御。宋、金悉如唐制。明永乐 (1403—1424)后归其职于宦官。②吏名。隋唐光禄寺良酝署置,员数十人,

  • 试监察御史

    简称“试御史”。明朝任官制度中的一种试职。入都察院为监察御史的官员,先以试职的身分在院工作一年,以熟悉政务,并听本院考察其品行才识,堪用者乃实授,故名。

  • 大帐皮室军

    辽朝御帐亲军。太祖选诸部精壮千余人为亲军,以亲信大臣统帅,称腹心部,又称皮室军。太宗扩充至三万人,成为军队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左、右、南、北四皮室详稳司,号称四皮室,各设详稳统领。

  • 左右司架阁库

    官署名。金置,见“架阁库”。

  • 左宗人

    官名。明清宗人府之职官。分掌皇族属籍、纂修玉牒之事。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设,左、右各一人,位左、右宗正下,以勋戚大臣兼充,正一品。清顺治九年 (1652) 沿设,左、右各一人。初由贝勒、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