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骑都尉

骑都尉

官名。秦末汉初为统领骑兵之武职,无员,无固定职掌,不统兵时为侍卫武官。宣帝时以一人监羽林骑,又以一人领西域都护,秩比二千石,遂成定制。后又有领三辅胡越骑、监河堤事者。因亲近皇帝,多以侍中兼任。东汉名义上隶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三国沿置,吴或以其统羽林兵,宿卫左右。魏、晋与奉车都尉、驸马都尉并号“三都尉”,皆为亲近侍从武官,多用作皇族、外戚的加官,奉朝请,六品。西晋末司马睿为晋王时,其府行参军、舍人悉委此职。后罢。十六国多置,前秦时王猛以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加此职,得居禁中宿卫皇帝左右。南朝复置,宋六品。北朝成为冗职,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上,二十三年改从六品上,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定员六十人; 北齐因之、隶左、右卫府。北周列为散官,改名奉骑都尉。唐至明为勋官,位在上骑都尉下、骁骑尉上。唐比从五品,宋、金从五品,元、明从四品。清朝为爵位等级,列九等世爵之第七等,在轻车都尉下、云骑尉上,正四品,满名“拜他喇布勒哈番”。


官名,汉置,掌领骑兵,位次将军,与校尉同级,无固定人数。《汉书·靳歙传》:“沛公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迁骑都尉。”西汉时属光禄勋,掌监羽林骑,后掌驻屯骑兵,也领兵征伐。汉宣帝时,一人监羽林骑,一人领西域都护。《后汉书·百官二·光禄勋》:“骑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本监羽林骑。”《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骑都尉来苗出平城,北伐匈奴。”“冬十一月,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出敦煌昆仑塞。”其后,三国、魏、晋皆置,为亲近武官,侍从宿卫。南朝宋六品,北魏从四品上。北齐属左、右卫府。唐朝为从五品,见《新唐书·百官一·司勋郎中》。宋沿唐制,位在轻车都尉、上骑都尉下,见《宋史·职官九》。元代骑都尉为从四品,见《元史·百官七》。明代骑都尉的品级与元代同,见《明史·职官一·兵部》。清朝改骑都尉为爵号,正四品,位在轻车都尉下、云骑尉上,见《清史稿·职官四·公侯伯子男》。

猜你喜欢

  • 太祝署丞

    官名。即太祝丞。

  • 护东羌校尉

    官名。三国魏置。掌居于秦、雍、梁等州羌族的事务,领兵。邓艾以安西将军领此职。西晋称“东羌校尉”,职掌同。见《三国志·邓艾传》。官名,三国魏置,掌居于雍、秦、梁等州的羌族事务,有屯兵,属下有东羌督、猎将

  • 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长官。见“黄河水利委员会”。

  • 贤仪

    官名。唐朝内官,玄宗开元 (713—741) 中置为六仪之一,一人,正二品,与淑仪、德仪、顺仪、婉仪、芳仪同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后礼。女官名。唐置,《新唐书·百官二·内官》:“淑仪、德仪、贤仪、顺

  • 典军下史

    流外官名。唐置,为亲王府典军的属吏,秩流外七品,员额不详。

  • 王国学官长

    官名。隋于诸王府置学官长一人,唐沿置于亲王府,掌教内人。

  • 次剧县

    县的等级。金朝以二万户以上、二万五千户以下的县为次剧县。

  • 督率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翼王出走后新设,为朝官之长。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综理朝政,不久改称掌率,见“掌率”。

  • 武候将军

    官名。隋置,掌车驾出先驱后殿,昼夜巡察,执捕奸非,烽候道路;巡狩师田,则掌其营禁。见《隋书·百官下》。

  • 赀郎

    汉朝郎官的一种,以财物为郎官者之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注:“师古曰:赀,财也。以家财多得拜为郎也。武骑常侍秩六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