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骠骑将军

骠骑将军

官名。骠亦作票。西汉武帝置为重号将军,仅次于大将军,秩万石。东汉位比三公,地位尊崇。魏、晋南北朝沿置,居诸名号将军之首,仅作为军府名号,加授大臣、重要州郡长官,无具体职掌。魏、晋、宋二品,开府者位从公,一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秩二十四班,陈一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下,二十三年改二品。北齐二品。北周正八命。隋朝因袭北周府兵制度,改开府府为骠骑府,置为长官,分驻各地,统领府兵,正四品上,分属十二府大将军。炀帝大业三年(607)随府改名鹰扬郎将。唐初复改鹰扬府为骠骑府,置为长官,正四品下,分属十二卫、十二军等。高祖武德七年(624)以后,先后改名统军、折冲都尉,诸卫、东宫诸率府亲、勋卫府所置改名中郎将。明朝置为正二品武散官,初授。清朝为散阶称号。初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二品之封赠,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显大夫。


将军名号。汉武帝元狩二年始用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秩与大将军同。东汉光武帝以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三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因王故位在公上。魏晋齐皆有骠骑将。梁杂号将军中有骠骑将军;陈后主以萧摩诃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北魏、北周也置,隋、唐后期为武散官,宋、金、元、明皆为武散官。见《通典·职官十六·骠骑将军》、《宋史·职官九》、《金史·百官一》、《元史·百官七》、《明史·职官一·兵部》。

猜你喜欢

  • 伯主

    伯主即霸主,五霸也称五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政由五伯,诸侯恣行……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威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贞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注:“《索隐》

  • 文绣院

    官署名。宋徽宗崇宁三年 (1104)置,隶少府监,掌纂绣,供应乘舆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官署名。宋崇宁三年置,掌编绣,以供乘舆服御及宾客祭祀之用。属少府监。见《宋史·职官五·少府监》。

  • 告宁

    官吏请假奔丧。《后汉书·陈忠传》:“光武皇帝纪告宁之典。”参看“告”条。秦汉时官吏休谒之名。《汉书·高帝纪》“高祖尝告归之田”注:“李斐曰:‘休谒之名, 吉曰告, 凶曰宁。’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

  • 西市署令丞

    官名。北齐置,见“东市署令丞”。

  • 台谏

    官名别称。又称“台谏官”。唐、宋为御史台与谏官的合称。明沿指御史及给事中。称御史为台官,给事中为谏官,因其均有纠察、逮言之责,故称。指御史和谏官。台指御史台,其官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侍御史,掌纠

  • 关内领侯将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虎置。《晋书·苻洪载记》: “(洪)累有战功,封西平郡公,其部下赐爵关内侯者二千余人,以洪为关内领侯将。”

  • 中黄藏府

    府库名,汉置,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后汉书·桓帝纪》:“郡国六地裂,水涌井溢,芝草生中黄藏府。”注:“中黄藏府,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

  • 典舆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典之一,属尚寝局。员二人,从七品。唐朝改正七品。为司舆之佐。协掌舆辇、伞扇之事。宋沿置,属尚书内省,金、明悉如唐制。明永乐(1403—1424)后尽归其职于宦官。(

  • 支使

    官名。①唐朝节度使、采访使、观察使之属,置一人,掌分使出入,或掌表笺书翰。②宋朝即“观察支使”。官名。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等下属官员中有支使,其职与掌书记同,有出身的叫书记,无出身的叫支使,位在副使、判

  • 天乐署

    官署名。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由昭和署改立,掌音律,秩正六品,隶礼部仪凤司。皇庆元年(1312),升从五品。置署令、署丞、管勾各二员,协音、协律各一员。官署名。元武宗至大四年,改昭和署为天乐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