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北齐东宫始置,设庶子四员、舍人二十八员,领典经坊,并统伶官西凉二部、伶官清商二部。隋朝东宫沿置,设右庶子二员,舍人、通事舍人各八员,录事二员,主事令史四员;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舍人为管记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土中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复工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爵名。清朝宗室封爵之第十等,位不入八分镇国公下、镇国将军上。关于八分,参见“不入八分镇国公”。封爵名。清置,见“八分。”
官名。唐置,见“桂坊”。
官职和爵位。《左传·庄公十四年》: “皆以官爵行赂劝贰而可以济事,君其若之何”? 《商君书·农战》: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
官名。① 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曹操置,三国魏沿置。曹操将入居塞内的南匈奴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各部立其中贵者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三国魏末改名左部都尉。一说西晋武帝太康(280
吏名。宋朝枢密院承旨司置,员二人。
国民参政会的成员,由国民党政府遴选。见“国民参政会”。
清朝管理厢街之头目。近城曰厢,其头目称厢头。推诚实及家道殷实者充任。掌稽查偷盗、赌博及来历不明之人。定期更换。
初为官吏名后为职役名。契丹语音译,义为壮士、勇士,或作拽刺。辽有拽刺军,直隶于朝廷。亦用作官名,有旗鼓拽刺,掌护卫皇帝仪仗旗鼓;军中拽刺,司边防侦候,传报军情;祗候郎君拽刺属祗候郎君班详稳司,掌御前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