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政
①指日月五星。《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司马贞索隐引马融注《尚书》:“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②指七种事物。《尚书大传》:“七政,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
①指日月五星。《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司马贞索隐引马融注《尚书》:“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②指七种事物。《尚书大传》:“七政,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
即今朝鲜境内狼林山、阿虎飞岭等。西汉时为乐浪郡与东部都尉所治七县之界山。《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自单单大山领以西属乐浪,自领以东七县,都尉主之,皆以为民。”
①见“河道总督”。②清以前黄河自今内蒙古磴口县以下,分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黄河正流,但当时为支流,对北支(相当今乌加河)而言,称南河。参见“北河”。③古称黄河自今潼关以上北南流向一段为西河,潼关以下
明都掌蛮置。在今四川兴文县南建武镇东。形势险要。万历二年(1574)明军征都掌蛮,进克都都寨。事平,改为都定寨。
古代青藏高原部落名。本西羌族。其分布地区东与多弥接,西距鹘莽硖,约在西藏北部至青海西南部之间,相当于藏北索曲河流域东部至索县、巴青以北一带。属民约三万户,农牧业均较发达,唐初为吐蕃兼并,划其地为苏毗如
亦名茄(加)子洲(《太平寰宇记》)。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大江中。唐、宋时周十二里。《资治通鉴》:东晋咸和三年(328),陶侃、温峤等讨苏峻,军于茄子浦;郗鉴以都督扬州八郡诸军事自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
南宋建炎三年(1129)遣洪皓使金,金人逼皓事刘豫,皓不从,被流放冷山数年。“地苦寒,四月草生,八月已雪,穴居百家”;“去金国所都(上京)二百余里”;是金熙宗左丞相陈王悟室(完颜希尹)的“聚落”。清末
官署名。北宋元丰改制,改三司理欠司置,隶比部。元祐元年(1086)采纳司马光建议,改隶户部。三年,复归比部,由比部郎官领之。
春秋时鲁国人,展氏,名获,字禽。食邑柳下,私谥为惠,故又称柳下惠。于臧文仲执政时任士师。以讲究礼节著称。臧文仲祭祀海鸟,他认为不合祀典。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齐攻鲁,他使人至齐,以尊先王“世世子
辽北面官中*北大王院与*南大王院的通称。
奔亦作犇。在今江苏武进市西北奔牛镇。《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太子劭作乱,会稽太守随王诞遣将刘季之与劭将燕钦“相遇于曲阿奔牛塘”,即此。因为运河所经,北宋元符二年(1099)于此修造澳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