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县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改昭应县置,以临潼水得名。治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属京兆府。元属安西路(后改为奉元路)。明清时属西安府。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改昭应县置,以临潼水得名。治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属京兆府。元属安西路(后改为奉元路)。明清时属西安府。
1311—1375明初浙江青田人,字伯温。元元统进士。历官高安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路总管府判等。后弃官归,隐居著书。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召至应天(今江苏南京),与议攻取大计。反对遵奉韩林儿
即“李勣”。
隋唐时分给各级官府的官田,收租以供公用。隋开皇九年(589),诏给外官公廨田,其名由此始。唐重颁此制,司农寺给二十六顷,殿中省二十五顷,少府监二十二顷,太常寺二十顷,京兆府河南府各十七顷,太府寺十六顷
书名。清吴林撰。林字息园,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一卷。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成书。篇首列载《姑苏志》、《阳山旧志》、《本草纲目》等有关吴中菌类的历史资料。次则按生长季节、土壤质地和性味分为上、中、
1197—1271金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人,字正卿,号西庵。正大进士,为县令。蒙古灭金,任河南路征收课税所经历。元宪宗二年(1252)史天泽经略河南,为参议。中统元年(1260),任北京(治今内蒙古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安徽巡抚邓华熙在省城安庆创办。考收十三岁至十五岁读过经书、略通文理之绅民子弟入学肄业,学制四年;设华文、西学各正副教习。课程有史鉴、地舆、朱子小学、英文、格致、测量等
1693—1771清江苏吴江人,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自幼聪敏好学,擅长诗文,笃好医学,世多传其异迹。临诊察病,实事求是,精确诊断,郑重处方。并自编医案,剖析虚实寒温,处以治疗之法。反对医学界中
1487—1503明宗室。宪宗第十四子。弘治四年(1491)封申王,未及就藩而卒。谥懿。无子,封国除。
官署名。明内府诸库之一。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设大使及左、右副使,后改设掌印太监一员,总理、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共百余员。掌宫内及山陵等处内官食米,及御用黄蜡、白蜡、沉香等物。每晚,监工
五代十国时,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所立罢兵界标。后晋天福四年(939),彭士愁率溪、锦、奖等州蛮众与楚作战。次年战败,率田、向、覃、龚、朱等姓族人(今土家族先民)降楚。与楚盟于会溪(今湖南会溪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