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苦
又译也古、野苦。哈撒儿之长子,继承父位。元太宗八年(1236),受封般阳路(治今山东淄博市东南淄川镇)五户丝户二万五千。宪宗元年(1251),拥戴蒙哥为帝。次年,奉命东侵高丽。后被封为淄川王。
又译也古、野苦。哈撒儿之长子,继承父位。元太宗八年(1236),受封般阳路(治今山东淄博市东南淄川镇)五户丝户二万五千。宪宗元年(1251),拥戴蒙哥为帝。次年,奉命东侵高丽。后被封为淄川王。
书名。(1)战国魏惠王时人尉缭著。《汉书·艺文志》著录三十一篇,列于兵形势家。但今所见仅五卷二十四篇,宋人收入《武经七书》中。二十四篇是:《天官》、《兵谈》、《制谈》、《战威》、《攻权》、《守权》、《
1789—1847清河南固始人,字瀹斋,一字季深,号吉兰,别号雩娄农。嘉庆状元,授编修。历任鸿胪寺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道光十八年(1838)擢兵部侍郎,督江西学政。十九年调户部。二十年奉旨往江西查
古代少数民族原始社会墓地。距今约三千八百年。在新疆罗布淖尔西北70公里孔雀河北岸。1979年发掘。沙穴,木质葬具,单人土葬。出土石器、木器、草编器、毛织物及装饰品,不见陶器。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但已见小
官名。春秋战国置左、右司徒。掌民众百姓教化。《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司徒内御,不诛不贞,农事为敬。”战国铭刻有左司徒、右司徒、大司徒等职官名,见《古玺汇编》第二十号。参见“司徒”。
将军名号。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二班,普通六年(525)罢。
?—1042西夏人。景宗野利后族。学识渊博。官谟宁令(即天大王)。西夏建国初期创制典章制度,多参与谋划。景宗大庆元年(1036),承元昊意创制蕃书(西夏文),成十二卷,字形方整,笔画繁冗。被尊为国字,
陶瓷名词。一般指在普通陶胎上施某种颜色的铅釉,在700—800℃火候下烧成,表面有光亮色彩釉层的陶器。这是一种低温铅釉陶,至迟在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多作为随葬明器。
亦作参去疾。战国时燕国大臣。曾劝说燕昭王攻齐。见《战国策·燕策二》。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约即《水经·汶水注》之茂都淀,为汶水所潴,后渐浅涸。明永乐中重修会通河,筑戴村坝,遏汶水西南流至南旺高地,围堤为湖,称为水脊,分南北流入会通河,规定七分向北,三分向南。湖初置时周围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为避免八国联军及外人侵夺此矿,派已卸任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英籍德国人)为“洋总办”。美国矿师胡华(Herbert ClarkHoover,即胡佛,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