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仡佬族

仡佬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38192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今贵州省务川、道真两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并散居黔北、黔西和黔中南各地;此外亦有部分散居和杂居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西隆林县及四川古蔺县。其族源可追溯至魏晋时期,部分濮人与僚人融合所形成的族群。隋唐之际,此族群一部分演变发展为仡僚、葛僚。 宋以后称佶佬、佬、仡佬。 有语言,无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有分稿、阿欧、哈给、多罗四个方言。今已普遍通用汉语汉文。主要从事农业,耕作方式与生产水平基本同于当地汉族。以善冶炼、铸铁、纺织在历史上著称。炼砂提汞的技术世代相传,至今仍在民间沿用。清代,有多佣铁工、铸犁为业的,被称为打铁仡佬。妇女所织僚布、娘子布、铁笛布,精美耐用,负有盛名。有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学艺术。民歌体裁多种多样。还流行傩戏和地戏。建国后实行了社会改革,各项事业均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 李翰林集

    书名。唐李白撰。白曾供奉翰林,故以名集。唐时有三种编本,今皆不传。北宋时,乐史重辑增校二十卷本,首题《李翰林集》,收诗凡七百七十六首。后宋敏求又辑补赋表序碑颂铭赞文六十五篇,合为三十卷。元丰三年(10

  • 晋安县

    西晋太康初改东安县置。治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属晋安郡。隋平陈改为南安县。梁、陈分别于县置梁安郡、南安郡。为当时交通南海的重要港口。

  • 屈大均诗文案

    清雍正、乾隆朝文字狱。屈大均著有《翁山文外》等书,曾静投书案中,曾为张熙所称道,因被株连。雍正八年(1730),其子惠来教谕屈明洪自首,署理广东巡抚傅泰以屈大均诗文多有悖逆之词,遇明朝称呼处俱空抬一格

  • 新野郡

    西晋惠帝置。治新野县(今县,北周改为棘阳县)。南朝宋时辖境约当今河南新野县、邓州市及湖北襄阳县西北部地。《晋书·新野庄王歆传》:永宁元年(301),“以勋进封新野郡王”,即此。隋开皇初废。

  • 国朝宫史

    书名。清鄂尔泰、张廷玉、于敏中等奉敕撰修。三十六卷。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分训谕、典礼、宫殿、经费、官制、书籍等部分。凡宫闱制度,皆一一胪载。嘉庆十一年(1806),大学士庆桂等又纂成《国朝宫

  • 宫台

    即尚书台。因其官署设于宫中,故名。《后汉书·黄香传》:“赐以督责之职,任之宫台烦事。”香曾任尚书令。

  • 静难军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759)置邠宁节度使。治邠州(今陕西彬县)。辖境屡变,久领邠、宁、庆三州,约当今甘肃环县、陕西长武以东,陕西吴旗、甘肃华池和正宁以西及陕西永寿以北地区。大历三年(768)废,十四年

  • 经络

    中医术语。指人的经脉和络脉。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联系全身,运行气血的通路。

  • 左街道录院

    见“道录院”。

  • 湍河

    即今河南南阳盆地湍河。《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五月乙卯至六月甲申,“湍河、白河大溢,水为灾”,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