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参官
宋神宗元丰改制,命侍从官以上,每日在垂拱殿朝见皇帝,称常参官;朝廷各部门朝官以上,每五日在紫宸殿朝见皇帝,称六参官;在京朝官以上,每月朔望在紫宸殿朝见皇帝,称朔参官。
宋神宗元丰改制,命侍从官以上,每日在垂拱殿朝见皇帝,称常参官;朝廷各部门朝官以上,每五日在紫宸殿朝见皇帝,称六参官;在京朝官以上,每月朔望在紫宸殿朝见皇帝,称朔参官。
明中叶后称今台湾土著为“东番”,推衍为指台湾全岛,意即福建东域番族聚居之地。明陈第《东番记》、张燮《东西洋考》有《东番考》,即记台湾土著实况。《明史·鸡笼传》:“鸡笼山在彭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
官名。秦及西汉少府属官有尚方令、丞。东汉沿置,秩六百石,常以宦者为之。职掌制造兵器及宫内器用。东汉末分置中、左、右三尚方。三国魏沿置,每尚方置一人,七品,隶少府。吴亦置。西晋因魏制。东晋唯置一尚方令,
宋至清统治阶级对部分黎族的称谓。最早见于《桂海虞衡志·志蛮》。指居处接近汉人,受汉人经济文化影响较深,能听官约束,供赋役的部分黎人。社会经济发展接近汉族水平,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已较淡薄。
?—249三国时楚国平阿(今安徽怀远西南)人,字子通。历任扬州别驾、丞相主簿西曹属,典选举。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蜀关羽围樊城、襄阳(今属湖北),曹操议迁许都(今河南许昌)以避其锐。乃向司马懿建
1223—1302元丰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人,字君玉。太原路金银铁冶达鲁花赤谢睦欢子。忽必烈宿卫。宪宗六年(1256),以工部提领督建上都城。后从忽必烈攻宋鄂州。中统元年(1260),任平阳、太原
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又称《大乘入楞伽经》。佛教经书名。南朝宋求那跋多罗译。四卷。法相宗、法性宗的主要经典之一。楞伽,本为狮子国山名;阿跋多罗,意为入,即佛在该山讲说的宝经。该经通过“五法”、“三
清末进步团体。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中(1898.5)创立于长沙。“尚平等之义,不立会长”,由李延豫、施文焱等人主持。专门邀集同人,讲读律令,志在明晓公理,浏览群书,洞悉时务。设有读书、办公、阅报、讲习等
新莽末年琅邪(治今山东诸城)人。其子任县吏,为宰冤杀,遂散家财,以酤酒买兵弩,结纳贫穷少年百余人,攻海曲(今山东日照西南)县城,杀宰以祭子墓。后引兵入海,众至万人。
799—852日本人。入唐请益僧。空海弟子。开成三年(承和五年,838)随遣唐使藤原常嗣使舶入唐,至长安。于青龙寺从义真学密宗经典。次年,随遣唐使舶归国,带回大批佛教经典及佛像、佛具、佛舍利等。后奉敕
在今浙江海盐县西南杭州湾北岸。唐开元五年(717)置,以临澉浦得名。其后历为贸易和军事港口。吴越时曾设镇遏使。宋时于此置市舶务,并驻殿前司水军。元为市舶司。明初置有税课局和巡司,后改建守御千户所,移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