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书院
见“明末四书院”。
见“明末四书院”。
唐方镇名。乾宁四年(897)升容管观察使置,治普宁(今广西容县)。领容、白、禺、牢、绣、党、窦、廉、义、郁林、岩、顺、藤等十三州,约当今广西藤县、贵港、横县、浦北、合浦以东地区及广东信宜市。唐末为庞巨
官名。北宋景祐元年(1034)始置,选三丞以上曾任知县人充任,掌纠绳百官,肃清纪纲。任职满二年除正任御史,再供职二年即除三司或开封府判官。元丰改制罢。
1595—1654明末清初永平(今河北卢龙)人,字心亭。初为明副将,后罢职居家。崇祯三年(1630)后金破永平,乃降,仍授副将。次年任刑部承政。后隶汉军镶红旗。清顺治二年(1645)授陕西三边总督,曾
258—322晋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字大章。初为司徒左西曹掾属,历太子中庶子、荥阳太守。赵王伦篡位,为侍中。惠帝迁长安,为河南尹,迁尚书,转卫尉,加散骑常侍、中书监。永嘉五年(311),汉刘曜攻
又称起居注令史。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490)置起居令史,其职为每行幸宴会,在皇帝左右记录帝言。隶集书省。十七年定制,位从七品上。后又别置修起居注二人,以他官领之。
官署名。北宋建隆二年(961)置,属皇城司。掌藏冰以备用。
即“奸牙”。
官名。西周已置。《邾公华钟铭》:“铸其和钟,以恤其祭祀盟祀,以乐大夫士庶子。”或说职掌教谕管理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亦作诸子。《周礼》列为夏官之属,掌宿卫王宫。战国时期,国君、太子、公卿大夫等置为
官署名。简称淮东(道)廉访司。元代地方监察机构。直属御史台的内八道监司之一。至元十四年(1277)于淮安路置江北淮东道提刑按察司,简称淮东按察司,监扬州、淮安、高邮等路府。二十一年,迁扬州路。二十六年
屋顶形式。屋顶四面均做歇山抱厦,使四面造型完全一样,四面歇山的正脊纵横相交,平面呈“十”字形,故名。宋代较流行,多用于楼、阁建筑。形象资料有宋画中的黄鹤楼、金明池中水殿之屋顶。明清仍袭前式,北京故宫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