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寄归传
书名。全称《南海寄归内法传》,简称《寄归传》。唐义净撰。四卷。咸亨二年(671),义净由广州乘波斯船往天竺(印度)求法,历二十余年,游三十余国,于证圣元年(695)回国。途中暂住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二年余,从事译述,著有此书。天授二年(691)沙门大津回国,将此书与其他著译先行寄回中国,故名“寄归”。本书起于“破夏非小”,止于“古德不为”,凡四十事,记述求法游历各地时见闻,印度及南海诸国宗教概况,为研究印度、南海古代史、佛教史的参考资料。
书名。全称《南海寄归内法传》,简称《寄归传》。唐义净撰。四卷。咸亨二年(671),义净由广州乘波斯船往天竺(印度)求法,历二十余年,游三十余国,于证圣元年(695)回国。途中暂住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二年余,从事译述,著有此书。天授二年(691)沙门大津回国,将此书与其他著译先行寄回中国,故名“寄归”。本书起于“破夏非小”,止于“古德不为”,凡四十事,记述求法游历各地时见闻,印度及南海诸国宗教概况,为研究印度、南海古代史、佛教史的参考资料。
1753—1823清福建长乐人,字良有,号慎修,一号修园。乾隆举人。嘉庆中,官直隶威县知县。致力于中医医药。居官期间,值水灾大疫,亲施医药,活人甚多,故有贤声。晚年辞官归里,教授医学,弟子门人甚多。著
见“皇门官”。
钱币名。系清嘉庆年间江苏铸钱局私铸薄恶小样钱之俗称。每钱千枚不及四斤,在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私行流通。
?—1651明末清初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一说福建人,号大横。舵工出身。曾为盗海上,后张名振拔为水营将。鲁监国二年(顺治四年,1647),鲁监国封为荡湖伯,率部攻福建。四年,闽地尽失,遂与名振迎鲁王居
后(後)官名。西魏、北周禁卫武官,为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分左右,秩正二命,掌御寝北门左右的守卫。皇帝临朝或出行,亦随从护卫。
北宋*侬智高所建南天国年号(?—1052)。
见“榷茶”。
官名。新莽置。《汉书·王莽传》:天凤元年(14),“置州牧、部监二十五人,见礼如三公。监位上大夫,各主五郡”。东汉废。
3—54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叔皮。初在天水依隗嚣,后至河西,为窦融从事,劝说窦融归附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至三十年(37—54),历任徐令、司徒掾、望都长。为当时名儒,尤专心于史学。以司
历法名词。《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杜预注:“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文献记载二至二分最早的是《书·尧典》,其中二至名为日永、日短,二分名为日中、宵中。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