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厅
官署名。清末学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本部法令章制之起草、核审。置参事四人。
官署名。清末学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本部法令章制之起草、核审。置参事四人。
①源出山西屯留县西南盘秀山,东流至潞城界入浊漳水。②又名白水、沸泉水。源出山西绛县北,西北流至侯马市南,注入浍水。③又名绛溪河。源出四川简阳市西北,东流合赤水河注入沱江。
官名。(1)《周礼》天官属官。掌王之会同之舍。(2)小吏。宋代三馆置。员一人,掌有关细务。
官名。清代中央部院机关书吏之一种,负责文书事务。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以礼治国,故名。与“法治”相对。《左传·桓公二年》:“礼以体政。”天子、诸侯、大夫、士,“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要求贵族各依其位遵守礼之规定,不得僭越,以协
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华州置。治武乡县(隋改名冯翊县,今大荔县)。唐辖境相当今陕西大荔、合阳、韩城、澄城、白水等市、县地。属关内道。北宋属永兴军路。金属京兆府路。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清雍正三年(
春秋蔡邑。确址不详,当在今河南新蔡县境。《左传》昭公十九年(前523):“楚子之在蔡也,郹阳封人之女奔之。”
明成化十二年(1476)分海阳县上饶地置。治今广东饶平县西北三饶镇。明清属潮州府。1952年迁今治黄冈镇。
清军与蒙占准噶尔部噶尔丹间的重大战役。康熙二十九年(1690)六月,噶尔丹在乌尔会河(即乌拉桂河)之役中战胜清军,威逼北京。圣祖于七月二十四日进驻博河屯(今河北隆化),是为对噶尔丹战争中的第一次亲征。
散阶称号。明洪武四年(1371)定,以授从五品内官。
①官名。(1)东晋、南朝皇帝及诸王皆置内监,掌监察。内监即斋监,斋内自主帅以下,皆得监察之。(2)南北朝时对殿中监、内殿中监近侍小臣之称。唐代置内侍监,以宦官充任,后遂为宦官代称。②囚禁重犯的牢房。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