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州刺史
官名。北魏置。治洛阳。太和中,拟迁都洛阳,故特崇其位,在诸州刺史上。属官有功曹、都官、主簿、司事、从事、录事及诸曹掾史。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二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司州牧。
官名。北魏置。治洛阳。太和中,拟迁都洛阳,故特崇其位,在诸州刺史上。属官有功曹、都官、主簿、司事、从事、录事及诸曹掾史。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二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司州牧。
隋炀帝时十二卫之两卫,原名*左右卫,炀帝改称左右翊卫。
指今安徽当涂县西南长江沿岸一带。吴王僚二年(前525),吴伐楚,战于长岸,即此。
亦称石钟山石窟、石宝山石窟等。南诏、大理国佛教艺术遗产。在云南剑川县城西南10余公里的石钟山,共由十六处石窟及摩崖造像组成。始造于南诏,盛于大理,晚到明代。石窟以佛教题材为主,造像深受汉、藏文化影响,
官名。元置,肃政廉访司长官,各道监司设二员,正三品。下辖副使、佥事、经历等掌地方监察之事。
科举考试用语。指政府规定的考生在答卷时必须遵循的统一标准。如文章的字数,每页的行数、字数,虚字的用法,对庙讳、御名、圣讳的避讳等。凡不遵守者,均属违式。违式者贴出,不予录取。
地名。在今四川南川市西南。明万历中,杨应龙为乱,以此为播州界。
天文学名词。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所经历的时间。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指在黄道上运动的真实的太阳圆面中心连续二次上中天的时间。黄道对赤道有倾斜,在黄道上的匀速运动,投射在赤道上就成为不均匀的。
即北燕。以其都于龙城(今辽宁朝阳),南朝称之为黄龙国。
亦称顶珠。清代官服之一。冠顶圆球形,上饰诸色宝石及东珠,顶球下部有管可插翎枝。崇德元年(1636)初定冠制,顺治二年(1645)渐成定制。乾隆五年(1740)略作更动,用以分等第:自亲王至文武一品官用
?—1236又译曲出、阔除、屈术。元太宗第三子。曾被定为汗位继承人。太宗七年(1235)春,率军攻南宋。次年冬,死于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