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和声署

和声署

官署名。清代乐部所属二署之一。专司殿廷朝会乐律及舞仪事务。置署正、署丞满、汉各一人。清初沿明制,设教坊司以掌殿廷所用大乐,隶属礼部。官员有奉銮、左右韶舞、左右司乐、协同官、俳长、色长、歌工等。雍正元年(1723)始除乐户籍,精选通音乐之人以充乐工。七年,改教坊司为和声署,裁奉銮、韶舞等官。乾隆初设立乐部,和声署改属乐部,定署正、署丞、供奉、供用官,均以礼部、内务府、太常寺、鸿胪寺官兼摄。和声署总人数达一百九十四人,内有乐工、鼓手等一百四十人。

猜你喜欢

  • 郪县

    ①西汉置。因郪江得名。治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两汉属广汉郡。三国蜀汉为东广汉郡治。西晋复属广汉郡。南朝梁废。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马秦、高胜等数万人起义于此。②隋大业三年(607)改昌城县置。治今四

  • 左右两江道宣慰司

    元初置。元贞元年(1295),改称广西两江道宣慰司。至正末,改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南宁路(今广西南宁市)。

  • 宁越

    ①战国时赵国中牟(今河南鹤壁西)人。原为农民,求学十五年为周威王之师。见《吕氏春秋·博志》。齐攻廪丘(今山东郓城西北),赵将孔青救之,大败齐军,得尸三万。他说孔青归尸,认为齐得尸为葬而费财,车甲尽于战

  • 南䜌县

    西汉武帝封赵敬肃王子佗为南䜌侯,后改为县,治今河北巨鹿县北。属巨鹿郡。更始二年(24),刘秀与王郎将倪宏、刘奉战于此。西晋废。十六国后赵建武五年(339)复置,属赵郡。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 旋门关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汜水镇西南。东汉中平元年(184)为镇压黄巾起义军所置八关之一。

  • 松江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华亭府,次年改为松江府。治华亭县(今松江区)。辖境相当今上海市松江区以南地区。属江浙行省。明属南京。清属江苏省。1912年废。明清时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有“衣被天下”之称。

  • 白鹿原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灞、浐二水之间。南连秦岭,北至灞岸,东西四十里,南北十五里。相传周平王时有白鹿出此原而得名。原上有西汉文帝霸陵,亦称霸陵原。《资治通鉴》:东晋永和十年(354)桓温伐秦,“将军桓冲又败

  • 安惇

    1042—1104北宋广安军(治今四川广安)人,字处厚。上舍及第。任成都府教授,升监察御史。绍圣初官谏议大夫。章惇与蔡卞利用文及甫寄邢恕书信,构陷同文院谤狱。蔡京与他查治,诬陷司马光、刘挚、梁焘等人将

  • 丘逢甲

    1864—1912清台湾苗栗人,字仙根,又字仲阏,号仓海。光绪进士。授 工部 主 事。不乐仕宦,以亲老告归。先 后主讲台中衡文书院、台南罗山书院、嘉义崇文书院,编纂《台湾志》。光绪二十一年(1895)

  • 重馆

    在今山东鱼台县西。春秋鲁地,《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前629),“取济西田,分曹地也。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