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庾县
隋开皇十年(590)分南康县置。因地处大庾岭得名(一说西汉武帝时监军庾姓讨平南越,筑庾将军城于此,因以名县)。治今江西大余县西南。十六年废为镇。唐神龙元年(705)复分南康县置。属虔州。移治今大余县东。北宋淳化元年(990)始移今大余县(南安镇)。为南安军治。自元至清又为南安路、南安府治。1957年改为大余县。
隋开皇十年(590)分南康县置。因地处大庾岭得名(一说西汉武帝时监军庾姓讨平南越,筑庾将军城于此,因以名县)。治今江西大余县西南。十六年废为镇。唐神龙元年(705)复分南康县置。属虔州。移治今大余县东。北宋淳化元年(990)始移今大余县(南安镇)。为南安军治。自元至清又为南安路、南安府治。1957年改为大余县。
书名。清陈鼎撰。一卷。鼎,字定九,江苏江阴人。十岁随季父至云南曲靖,及长娶彝族龙氏土司之女为妻。此书记其娶滇黔土司女之繁琐婚礼,及处家琐事,多夸饰之辞,又未写明所在地址。文中又述及宋、蔡、罗、龙四家。
见“四阿”。
兵用火具。用以城防等。束苇草,下分两歧如燕尾,以脂油灌之,发火自城上掷下,因其分叉,可骑在木驴等攻城械上,以烧之。亦有城上设桔槔以铁索系燕尾炬者,称飞炬,自城上垂下,烧蚁附攻城者。
元末人。大宋红巾军将领。至正十六年(1356)九月,与崔德领兵攻破潼关。次年春,克商州(今属陕西)、蓝田,直趋京兆(今西安),分兵攻同(今大荔)、华(今华县)诸州。二十一年五月,兵败降元。
唐十六卫有左右*金吾卫,隋文帝时及唐初,称左右武候府,龙朔二年(662)始改左右金吾卫。
见“国信所”。
1611—1680明末清初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字景虞,号九烟、圃庵、而庵、笑仓道人。少育于湖南湘潭周氏。崇祯进士。官户部主事。入清后不仕,以授徒为生。工诗文,通音律,擅作戏曲。康熙间,拒应博学鸿词试
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本名时霏,字吉卿,一署沧浪钓徒。弹词演员。幼习刑名,曾为书吏,后从表兄桂荣秋学艺。相传今流行的苏州弹词《珍珠塔》脚本系他改编、加工。在唱腔上创造出一种质朴淳厚、运用本嗓一气呵成
1498—1573明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寿承,号二桥,一作山桥。文征明长子。以贡生授秀水训导,擢南京国子监助教,迁博士。承家风,能诗,工书画,善篆刻,与何震齐名,人称“文何”。文彭
全称三省户房国用司。官署名。南宋乾道二年(1166)置,总管财政。由宰相兼制国用使,参政同知国用事。乾道五年罢。嘉泰四年(1204)再置。开禧二年(1206)改名国用参计所,三年亦废。